这首《乞巧词》是明代诗人胡奎的作品,通过对比“天孙”(即织女星)的巧与女子的拙,表达了对传统乞巧习俗的反思和对女性命运的同情。
诗中首先提到“平生甘抱拙,何用天孙巧”,以女子自喻,表示自己甘于平凡,不追求天孙般的巧手,反问为何需要如此高超的技艺。接着,“不知柳柳州,年年乞多少”,借柳宗元的故事,暗指女子每年乞求的并非巧手,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孙今夜渡天河,人言天上巧最多”,描绘了七夕节的传说,天孙(织女星)渡过天河与牛郎相会,象征着人间女子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然而,诗中的女子却选择“抱拙不求巧”,宁愿保持自己的朴实,也不愿追求过于复杂的技艺。
“东家巧女如凤凰,罗襦绣得金鸳鸯”,通过对比,指出那些在技艺上追求极致的女子,如同凤凰般高贵,她们的技艺甚至可以绣出金鸳鸯这样的精美图案。然而,这些女子往往年轻时就嫁给了懂得欣赏她们技艺的人,生活富足,拥有大量的财物。
“少年嫁夫先得巧,明珠论斗金盈箱”,进一步强调了年轻时获得的技艺和财富,暗示了女子在年轻时的幸福,但同时也预示了她们可能面临的婚姻束缚和生活压力。
最后,“妾守空闺甘寂寞,苦心不恋东家乐。却笑天孙长别离,纵使巧多徒尔为”,表达了女子甘于独守空闺,不羡慕他人生活的快乐,反而对天孙每年只能与牛郎短暂相聚的悲剧感到同情。这反映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观念中女性地位和价值的质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