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逝者日云远,人情尤感伤。
素车来隧路,奠哭起高堂。
集纪论才备,阡铭叙事长。
友兄成雅志,不朽是文章。
这段文字出自北宋诗人苏颂的《王子直挽辞二首》之二,它是用来悼念亡者、表达哀思和赞美文章永恒价值的一种文学形式。从鉴赏角度看,这四句诗通过描绘逝去的人物、场景与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怀念之情。
“逝者日云远,人情尤感伤。”这两句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逝者的思念变得更加遥远而深沉。这里的“逝者”指已故去的人,“日云远”形象地表达了逝者离世的时间长度,"人情尤感伤"则是诗人对逝者心怀的哀痛。
“素车来隧路,奠哭起高堂。”这两句则转向具体的情景描写,“素车”通常指用白布遮盖的丧车,而“隧路”可能暗示着前往墓地的小道。"奠哭起高堂"则是说在较为宽敞的建筑物——高堂中,人们放声痛哭,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接着,“集纪论才备,阡铭叙事长。”这里“集纪”可能指收集和记录逝者生前的功绩与事迹,而“论才备”则是评论其才能的全面。"阡铭叙事长"则表明了对逝者一生的评价和记述,是长久且深入的。
最后,“友兄成雅志,不朽是文章。”这两句诗是对逝者的赞美,"友兄成雅志"可能是指逝者生前与作者的深厚情谊,或是对其品格和修养的一种肯定。而“不朽是文章”则是在强调逝者留下的文学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不会随时间而消逝。
总体来看,这段诗文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同时也高度评价了逝者生前所创作的文章,认为这些作品将与时俱进,不会随着时间而被遗忘。
不详
嗟若时之彦,怀哉昔并游。
十年追几砚,一别见坟丘。
满目皆陈迹,伤心未白头。
风流何处尽,颍水去悠悠。
献赋初从淮海来,汉皇欣得马卿才。
丝纶诰命追三代,山水歌辞冠一台。
甲第图书遗旧迹,寿原松柏长新栽。
故州民吏馀思远,画翣凄凉薤唱哀。
四纪文章老,三朝侍从贤。
安车初就第,华发未垂颠。
道卷留藩翰,才豪付简编。
风流一朝尽,士类共潸然。
南禅北祖亦何常,足历微尘自不伤。
病脑穷虽居一室,妙缘心已应他方。
禽鱼固欲求栖息,凫鹤宁须较短长。
京府宰官频问讯,且将竿木戏逢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