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师释昙华所作的《禅人写真请赞》第二首,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佛法中的反派形象。"法中之魔,僧中之贼",直接点明了这个人物的背叛和颠覆性质,他窃取佛祖的象征——宝刀,意图切断僧众的精神寄托与生存根基。对于贫者,他却展示出看似无价的佛法,而对于富者,则使其遭受财产的毁灭,揭示出其操纵人心、玩弄权术的一面。
"贫穷者示之无价宝珠,富贵者令之破家散宅",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此人的狡猾,他利用人们的欲望,无论贫富都成为其操控的工具。接下来的"不是平地上干戈,且非孤峻处标格",暗示他的手段并非直接冲突,而是巧妙地在人们的心灵战场上施展,更显阴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对这位禅门败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纯净的坚守和对背离者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