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县以竹名佳致在,令君节与竹俱高。
何妨乞取千竿翠,月影翻风似碧涛。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史浩所作,名为《和从韦明府觅绵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竹子及其象征意义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官员品格的期待。
首句“县以竹名佳致在”,点明了县名源于竹子,暗示了竹子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带来的美好氛围。接着,“令君节与竹俱高”一句,将县令的品行与竹子的高洁相提并论,强调了官员应具备的高尚节操和清廉品质。
后两句“何妨乞取千竿翠,月影翻风似碧涛”,进一步描绘了竹林的美景。诗人想象着请求得到成千上万竿翠绿的竹子,让月光下的竹林如同碧绿色的波涛,生动地展现了竹林在月光下随风摇曳的景象,既表现了竹子的生机勃勃,也寓意了官员治理下的社会和谐与繁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竹子这一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了对官员道德品质的期望,以及对美好社会景象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不详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佳人通夕赏重阳,醉尽楼边白玉缸。
莫遣飞霜到丛菊,恐惊宿蝶去双双。
马蹄轻蹙落花香,三月芳菲堕渺茫。
正好留春开雅宴,危亭群幕已高张。
芳华三月只些儿,生怕春林鸟唤归。
寄与东君须久住,勿容一片落花飞。
前身应是奕秋徒,自谓人间敌手无。
君去尚留边角势,为君题作烂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