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陆次云的《登岱》描绘了作者登上泰山之巅的壮丽景象。首句“得过三观下”,可能意味着经过一番心灵的洗礼或顿悟后才得以攀登,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精神层面。接着,“因上岱宗巅”直接点出登顶泰山的动作,岱宗是人们对泰山的尊称。
“海吸长河远”运用夸张手法,形容站在高处看到的黄河蜿蜒如带,仿佛被泰山吸引,展现出视野的开阔和自然景观的壮观。“天包大地圆”则形象地描绘了天地之间的广阔与宇宙的浩渺,表达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五更先见日”写出了黎明时分在泰山之巅看到太阳升起的景象,寓意着希望和新生。“九点半升烟”可能是对云雾缭绕的山顶景色的描绘,增添了神秘感。
最后两句“孰谓方隅广,回环睥睨前”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审视,感叹即使是看似广阔的四方之地,在泰山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而泰山的雄伟壮观令人眼界大开,俯瞰一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自然景观和登顶的感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