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桃源一去绝埃尘,无复渔郎再问津。
想得耕田并凿井,依然淳朴太平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景象,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气息。诗人通过“桃源一去绝埃尘”这一句,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暗示了这个地方的纯净与超脱。接着,“无复渔郎再问津”一句,运用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这个桃源之地的隐秘与不为人知,仿佛是人间的一片净土,远离了外界的纷扰。
“想得耕田并凿井”,诗人在此处想象着桃源中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既耕种土地以维持生计,又开凿水井以解决用水问题,生活简单而充实。这不仅展现了桃源居民的勤劳与智慧,也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最后一句“依然淳朴太平民”则直接点明了桃源居民的品质——淳朴与和平。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社会氛围也显得格外和谐安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幅理想中的桃源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憧憬。
不详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渊明为令本非情,解印归来去就轻。
稚子迎门松菊在,半壶浊酒慰平生。
周郎赤壁走曹公,万里江流斗两雄。
苏子赋成奇伟甚,长教人想谪仙风。
玄螭穿透白云层,老眼平生见未曾。
开辟以来神物出,人间剞劂竟何能。
疏疏澹澹竹林间,烟雨冥?见远山。
记得西湖新霁后,与公携杖听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