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所作的《送戴中丞归》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去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世态炎凉和自身遭遇的感慨。
首句“归去岂不乐”,诗人先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对友人归家的喜悦之情,但随即笔锋一转,“聊为留滞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虽内心不愿友人离去,却也只能以留滞之吟来寄托情感。
接着,“竟何污白璧,暂亦铄黄金”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生中的污浊与短暂的辉煌比作白璧被玷污和黄金瞬间消逝,形象地描绘了世间的不公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以我常失意,于君倍感心”则直接抒发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自己常常不得志,但在友人心中却有着加倍的分量,体现了友情的真挚与珍贵。
最后,“谗人行且得,安可老云岑”两句,揭示了诗人的忧虑与愤慨。谗言小人终将得逞,而自己只能隐居山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