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晚归

会稽太守无事时,缓带长作渔樵嬉。

大航平榻引宾从,谈笑晚从湖上归。

湖边居人望簇簇,湖岸花木情依依。

环峰晻霭天四垂,渌水荡漾双红旗。

城头叠角已平西,船上樽酒含馀辉。

冷风徐引江鹄飞,白云回首清猿啼。

渔讴菱棹烟火微,使人却厌千骑随。

归来楼阁上灯后,时觉天风清满衣。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会稽太守闲暇的时候,常常松开衣带,像渔夫樵夫一样悠闲地游玩。
他在宽阔的湖面上铺设平坦的床榻,邀请宾客,傍晚时分笑着从湖上归来。
湖边的居民们远远望去,一片热闹景象,湖岸的花草树木似乎也在依恋着他。
山峰间云雾缭绕,天空四面低垂,碧绿的湖水荡漾着两面红旗。
城头的号角声在夕阳西下时渐渐平息,船上的酒杯还留有余晖。
冷风吹过,江上的白鹤被引向远方,清脆的猿啼在白云间回荡。
渔歌和菱叶舟上的灯火微弱,让人更向往没有众多随从的宁静。
回到楼阁,夜幕降临后,只觉清风拂过,衣襟间满是天风的清凉。

注释

太守:古代地方官职。
缓带:松开衣带,表示休闲自在。
渔樵:打鱼砍柴,指田园生活。
大航:宽阔的湖面。
叠角:城头连续响起的号角声。
江鹄:江上的大雁。
渔讴:渔夫的歌声。
千骑随:众多的随从人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太守在闲暇时光的悠然自得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情景。从文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宁静、美好的晚归画面。

诗中的“缓带长作渔樵嬉”,表现了太守在闲暇时光里悠然自得的状态,仿佛回到了古代隐士与自然为伴的简单生活。接着,“大航平榻引宾从,谈笑晚从湖上归”则描绘了一幅和宾客一起游湖的温馨画面,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惬意。

“湖边居人望簇簇,湖岸花木情依依”这两句,则通过对湖边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情景。紧接着,“环峰晻霭天四垂,渌水荡漾双红旗”则是诗人对周围山川美景的赞叹,这些景色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更加迷人。

“城头叠角已平西,船上樽酒含馀辉”两句,描写了太守归来时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象,以及他在船上品酒的悠闲情态。随后,“冷风徐引江鹄飞,白云回首清猿啼”则是对归途中自然界动静结合的细腻描绘。

最后,“渔讴菱棹烟火微,使人却厌千骑随”和“归来楼阁上灯后,时觉天风清满衣”,诗人通过渔人的歌声与远离尘嚣的生活,再次强调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夜晚回归后的宁静与满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99)

张伯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范吏部

海天东下越王州,碧城缭绕环山丘。

春晴紫翠堆绮屋,日暮烟雨藏朱楼。

禹祠花底金穴峻,贺老门前银汉秋。

何当独把钓竿手,笑拥一艘东去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红梅花下一樽酒,抛掷清香是负伊。

形式: 押[支]韵

临江仙(其三)

家住清湘云外窟,肯随玉笋同班。

竹林风味正相联。独高霜外节,微露管中斑。

吏隐丛祠聊寄傲,胸襟半是湖山。

此君端可助跻攀。支颐供鹤立,拱膝看鳌翻。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四)

龙首凤池家鼎贵,庆传仙李芬芳。

凛然冰雪照闺房。诞弥当此日,佳气满华堂。

锦袖新封开大国,诏书急欲徵黄。

莫辞沉醉九霞觞。蟠桃看子实,地久与天长。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