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其五)

晚来风稍回,渐见布阴云。

乘时得尺雨,吾农实难勤。

不愿生边地,报施岂无因。

我虽不在事,未能忘戚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中的第五首,通过描绘晚风回转、云层渐浓的情景,表达了对农事的关切与思考。诗中以自然景象为引子,暗喻社会现实,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句“晚来风稍回”,描绘了傍晚时分微风轻拂的景象,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接着“渐见布阴云”一句,形象地展现了云层逐渐聚集,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这不仅是一幅自然景观的描绘,也隐含了对农事的关怀,因为适时的雨水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乘时得尺雨,吾农实难勤。”这两句进一步点明了雨水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同情。在古代,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农民的劳作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不愿生边地,报施岂无因。”这两句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和平与回报的主题。边地往往战乱频仍,而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生活在和平之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时,这里也蕴含了一种因果报应的思想,即善行会有善报,恶行会有恶报。

最后,“我虽不在事,未能忘戚欣。”表达了诗人虽然可能不直接参与农事或政治事务,但内心依然关注着民生疾苦,既有忧虑也有欣慰。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其六)

用舍系临时,金玉与蒿莱。

尘埃混瓦砾,燔燎参樽罍。

何云长兴公,陈迹独归来。

一跌竟不起,念之有馀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其七)

我闻瘴疠地,去者无生还。

吾凡三十口,归来尽颓颜。

死生非人能,得丧亦非天。

张毅与单豹,要之皆偶然。

形式: 古风

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其八)

朝从空儋出,莫逐赪颜归。

既谢爨无烟,此外将何为。

堂堂十六年,子孙反无依。

莫作如是见,随遇聊差池。

形式: 古风

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其九)

吾亦爱吾庐,此亦未为得。

死即瘗路傍,要是不免或。

随流认得性,有念乃吾贼。

是以方丈间,千偈终一默。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