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立虚舟

植杖踞磐石,邂逅跄踉师。

叩之何方来,偃息招鼋池。

杭芦访莼江,临流弄涟漪。

春老芳事歇,风前蒲差差。

人景与心会,聊以声吾伊。

作茗话今昔,几逢夜壑移。

达哉无住想,遥与蒙庄期。

名似囿于物,非庄所能知。

三语三不答,出门宾晴曦。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倚杖站在大石上,偶遇跌跌撞撞的老师。
询问他从何处来,他停下休息,邀请我到鼋池边。
去杭州寻找莼菜江,靠近流水拨动涟漪。
春天已老,花事已歇,菖蒲在风中摇曳。
人、景与心境相合,随意发出感叹。
煮茶闲谈古今,多次见到夜晚的山谷移动。
通达的人无执着之心,期待与庄子的灵魂相遇。
名声似乎被事物束缚,这是庄子无法理解的。
三次提问三次未答,出门时已是晴朗的早晨曦光。

注释

植杖:倚杖。
踞:站立。
磐石:大石头。
邂逅:偶然相遇。
跄踉:跌跌撞撞。
叩:询问。
偃息:停下休息。
鼋池:一种水生动物的池塘。
杭芦:杭州的莼菜。
访:寻找。
涟漪:水面波纹。
蒲:菖蒲。
差差:摇曳的样子。
人景:人与景色。
会:相合。
吾伊:感叹词。
茗:茶。
话今昔:谈论过去和现在。
夜壑:夜晚的山谷。
移:移动。
达哉:通达啊。
无住想:无执着之心。
蒙庄:庄子。
期:期待相遇。
囿于物:被事物束缚。
三语三不答:连续三次提问未得到回答。
晴曦:晴朗的早晨阳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开篇“植杖踞磐石,邂逅跄踉师”两句,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山林环境,隐者手持拐杖坐在岩石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接着,“叩之何方来,偃息招鼋池”则表达了对生命来源和归宿的好奇与探索,同时也展现了隐者超脱尘世、自在悠然的心境。

“杭芦访莼江,临流弄涟漪”两句,通过描写隐者拜访竹林、观赏江水的景象,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诗人通过“春老芳事歇,风前蒲差差”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留恋。

“人景与心会,聊以声吾伊”两句,则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相呼应,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怀。下文“作茗话今昔,几逢夜壑移”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思考生活的过程。

“达哉无住想,遥与蒙庄期”两句,抒发了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精神状态的向往。接着,“名似囿于物,非庄所能知”则表明了诗人对于物质世界的看破和超越,以及对哲学思考的深度。

最后,“三语三不答,出门宾晴曦”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境。全诗以隐逸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独到领悟和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可山写梅

放出东风手段,写成江路枝梢。

君复无声句法,要与广平解嘲。

形式: 六言诗 押[肴]韵

石湖

千古湖山人物,百年翰墨文章。

寂寞梅花开处,一尊自酹寒香。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试问

在在江湖芦苇,家家杨柳楼台。

试问燕鸿心事,为谁飞去飞来。

形式: 六言诗 押[灰]韵

信步

九十日春未老,两三番醉如泥。

行遍菜畦麦陇,未饶十里苏堤。

形式: 六言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