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色空无碍颂》,是清代僧人释敬安所作。诗中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心灵自由的禅意。"树枯自回春"描绘了枯木逢春的生机,暗示即使身处困境,也能自我恢复和新生;"心空岂滞境"强调内心的空明不应被外界环境所限制,心境宽广,不受任何境遇所滞留。"灵溪虽湛然"中的灵溪比喻清澈的心灵,"不拒花枝影"则进一步说明这种心灵的清澈,即使是外在的美好事物(如花枝)也能映照其中,而不妨碍其内在的宁静。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禅宗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哲学思想,倡导一种超脱物欲、心灵自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