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司马龙藻所作的《癸亥春仲丁道南祠释菜和昆陵黄云孙韵》。诗中表达了对东林学派圣传的敬仰与传承的决心,以及对前辈学者的追思与学习的渴望。
首联“正学东林接圣传,后生何敢坠前贤。”开篇即点明主题,以“正学”呼应东林学派的学术正统,表达出对这一传统学术流派的尊崇之情。同时,诗人自谦地表示,作为后辈,不敢忘记前辈的教诲,不敢在学问上有所懈怠或退步。
颔联“哲人两代曾亲炙,道统千秋讵变迁。”进一步阐述了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哲人”指的是那些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前辈,“两代”则强调了时间的跨度,表明这种学术传承跨越了多个世代。“道统”指的是一脉相承的学术传统,“千秋”则强调了这种传统的长久不衰,而“讵变迁”则表达了对这种传统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改变的坚定信念。
颈联“肃穆典型资掌故,谨严俎豆赖承先。”这两句诗描绘了对前辈学者学术风范的追忆与学习。通过“肃穆典型”和“谨严俎豆”这两个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前辈学者严谨治学的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将继承并发扬前辈学者的学术精神和人格品质的决心。
尾联“东南名宿尝云集,为献丹箴到御筵。”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东南地区学者云集的情景,以及诗人愿意将自己的智慧和建议贡献给朝廷的场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学术交流的重视,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林学派的敬仰、对前辈学者的追思以及对自己学术追求的坚定信念的表达,展现了一位学者对于学术传承、人格修养及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和高度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