葺居五首(其四)

杂花生竹间,竹荒花亦瘁。

移花通狂鞭,春到两皆遂。

墙东破茅屋,排去收遗址。

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

形式: 古风

翻译

各种花草生长在竹林之间,竹子荒芜了,花儿也显得憔悴。
我移动花朵,用疯狂的鞭子(可能指工具)开辟道路,让春天的到来能让它们都得到实现。
在房子东边,有一座破旧的茅屋,我清理掉废墟,保留下可以种植的地方。
我时常来这里捡拾瓦砾,小心翼翼地留下一片空地供花朵生长。

注释

杂花生竹间:各种花草生长在竹林中。
竹荒花亦瘁:竹子荒废,花儿也显得枯萎。
移花通狂鞭:移动花朵用粗犷的工具。
春到两皆遂:春天到来,花和竹都能顺利生长。
墙东破茅屋:房子东边的破旧茅屋。
排去收遗址:清理废墟,保留遗迹。
时来拾瓦砾:有时来捡拾废弃的砖瓦。
细细留花地:精心保留一块种花的土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朴素而生机盎然的画面。"杂花生竹间"写出了花与竹相互映衬的自然景象,展现出春天的活力。然而,"竹荒花亦瘁"暗示了环境的荒凉,竹子稀疏,花朵也显得憔悴。

接下来,诗人通过"移花通狂鞭"的动作,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尽力为之。"春到两皆遂",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使得花竹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恢复和满足。

"墙东破茅屋"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居住的简陋条件,"排去收遗址"则展示了他亲手整理家园,准备重新开始的辛勤劳动。最后两句"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精心规划,为花朵预留空间,期待着美好的生活愿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葺居五首(其三)

竹林失蕃养,春笋日琐细。

草蔓半萦缠,樗栎互亏蔽。

已令具刀镰,稍俟秋霜厉。

欲成林下饮,更种园东地。

形式: 古风

葺居五首(其二)

庭方止数寻,风月所从入。

百年养毒树,攒芒比刀戟。

伐之念生久,不伐愁跣足。

且复为人谋,庖椹利朝食。

形式: 古风

葺居五首(其一)

南堂初一家,隔绝岁月久。

开墙北风入,爽气通户牖。

栋梁未摧折,斤斧聊结构。

非言事轮奂,粗反昔人旧。

形式: 古风

赋丰城剑

剑气夜干斗,精诚初莫隔。

全身寄狱户,隐约还自得。

张雷彼知我,勉为汝一出。

腰间杂环佩,亦既报之德。

凛凛天地间,要非手中物。

跃入延平水,三日飞霹雳。

出当乘风雷,归当卧泉石。

千年故穴在,三叹泉上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