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议狱诗(其二十二)》,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诗中探讨了宽恕与复仇之间的道德抉择,以及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首句“宽身本无仁,报怨宁有德”,提出宽恕并非真正的仁慈,报复也非道德之举。接着,“匹妇袭不忘,何况武夫力”强调即便是普通女性的记忆都难以忘怀仇恨,更不用说拥有力量的男性。这反映了人性中对伤害的深刻记忆和复仇心理。
“矢勿共戴天,安肯同中国”则表达了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不应共存于同一天空之下,暗示了不可调和的对立与冲突。后两句“先王以民成,乃谨调人职”提到古代君主通过治理民众来成就国家,强调了领导者的责任与谨慎。
“书之未可训,推刃岂遑息”指出文字虽能教导,但实际执行暴力时却难以停止。最后,“春秋大九世,卧薪甘胆食”引用历史典故,比喻历经长久的苦难与挫折,仍能坚韧不拔,甘愿承受艰难困苦,体现了坚韧与忍耐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探讨了道德、权力、责任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面对冲突与仇恨时,如何寻找平衡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