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狱诗(其二十二)

宽身本无仁,报怨宁有德。

匹妇袭不忘,何况武夫力。

矢勿共戴天,安肯同中国。

先王以民成,乃谨调人职。

书之未可训,推刃岂遑息。

春秋大九世,卧薪甘胆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议狱诗(其二十二)》,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诗中探讨了宽恕与复仇之间的道德抉择,以及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首句“宽身本无仁,报怨宁有德”,提出宽恕并非真正的仁慈,报复也非道德之举。接着,“匹妇袭不忘,何况武夫力”强调即便是普通女性的记忆都难以忘怀仇恨,更不用说拥有力量的男性。这反映了人性中对伤害的深刻记忆和复仇心理。

“矢勿共戴天,安肯同中国”则表达了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不应共存于同一天空之下,暗示了不可调和的对立与冲突。后两句“先王以民成,乃谨调人职”提到古代君主通过治理民众来成就国家,强调了领导者的责任与谨慎。

“书之未可训,推刃岂遑息”指出文字虽能教导,但实际执行暴力时却难以停止。最后,“春秋大九世,卧薪甘胆食”引用历史典故,比喻历经长久的苦难与挫折,仍能坚韧不拔,甘愿承受艰难困苦,体现了坚韧与忍耐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探讨了道德、权力、责任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面对冲突与仇恨时,如何寻找平衡与出路。

收录诗词(1592)

皇甫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议狱诗(其二十三)

大夫刑弗上,北面聊宠珍。

一德岂不丽,四维良可敦。

造室引自裁,徒宫非等论。

盘水无剑辱,朝堂有杖冤。

死灰未及焰,狱吏从此尊。

吁嗟洛阳泪,汉文犹寡恩。

形式: 古风

议狱诗(其二十四)

鳞运各有适,后天奉玄理。

表正谨三微,求端戒五始。

物肃不可赢,道成良自此。

彻县日勿举,王者本重死。

昭昭象魏间,安得干其纪。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议狱诗(其二十五)

春秋旨数千,裁自圣人心。

善善岂不怀,恶恶良独深。

欲盖罪弥彰,辞繁法以森。

谁当折汉狱,淑问宣至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甘泉先生宴别席上赋三首(其一)

天王肇郊仪,宗伯不皇暇。

隆礼乐殷周,跻世登虞夏。

忽半冬檐规,爰返春曹驾。

进我青衿士,坐之绛帐下。

无哗启初筵,有藇振馀斝。

岂徒良宴会,眷此远行者。

奉义各于迈,黩欢亦聊且。

顾怆留滞身,侧想寅恭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