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

春水轻波浸绿苔,枇杷洲上紫檀开。

晴日眠沙鸂鶒稳,暖相偎。

罗袜生尘游女过,有人逢著弄珠回。

兰麝飘香初解佩,忘归来。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翻译

春日里,碧波轻拂着长满绿苔的水面,枇杷洲上盛开着紫檀花。
晴朗的日子里,鸂鶒鸟在温暖的沙滩上安然入睡,相互依偎。
游女踏过沙地,罗袜微尘轻扬,偶遇佳人归还,正摆弄着明珠。
空气中弥漫开兰花与麝香的芬芳,她刚解开佩戴的香囊,沉醉得忘了回家。

注释

春水:春天的河水。
轻波:轻微波动的水波。
绿苔:绿色的苔藓。
枇杷洲:长有枇杷树的小岛或沙洲。
紫檀:一种名贵的深紫色硬木,此处指紫檀花。
晴日:晴朗的日子。
眠沙:在沙滩上休息或睡眠。
鸂鶒:一种水鸟,形似鸳鸯。
稳:安稳,安详。
罗袜:丝织的袜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袜子精致美丽。
生尘:形容行动轻盈,如尘埃轻轻扬起。
游女:出游的女子,泛指美女。
弄珠:玩弄珍珠,比喻女子的优雅动作。
兰麝:兰花和麝香,两者都是名贵香料,这里指香气。
飘香:香气飘散。
初解佩:刚刚解开佩戴的饰物,如香囊,暗示与人亲近或准备休息。
忘归来:因沉醉或快乐而忘记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园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述和生动的情感展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享受与留恋。

“春水轻波浸绿苔”一句,以轻柔的春水为笔墨,描绘出一片被水浸润的绿色苔地,既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烘托出了诗人所在之处的静谧与和美。

“枇杷洲上紫檀开”接着描写的是岛上的果实——枇杷正在紫红色中开放,显现了春天丰硕的果实与生机。紫檀作为高贵的木材,在这里用来形容枇杷的颜色,更增添了一份珍贵。

“晴日眠沙鸂鶒稳”这一句则转向诗人自己的状态,描述了在温暖晴朗的春日里,躺在细腻的沙地上,身边有鸥鸟(一种水鸟)的安稳睡姿。这种宁静安详的场景,不仅映射出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暖相偎”一词,则更深入地描绘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仿佛在这春日里,他与温暖阳光、柔和沙土都紧紧相依,体现出一种对生命之美的深切感受。

“罗袜生尘游女过”这一句,则转向了诗人所见的人物景象。罗袜即是细腻的地面,而在这里则形容为生尘,即地面上的轻微尘土。游女过指的是女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漫步,这不仅展示了春日里人们的活跃活动,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感受。

“有人逢著弄珠回”则是说在这美丽的场景中,有人偶遇并玩弄着珠宝。这里的珠宝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珍贵之物,或者是女孩子手中所持的装饰品。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周围细节的捕捉。

“兰麝飘香初解佩”这句描写的是兰花与麝香(一种香料)的芬芳正开始散发,且是从佩饰中散发出来。这不仅形容了自然界中的香气,也可能暗示着诗人所处环境的高雅与纯净。

“忘归来”最终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美好的春日里,对于归去的遗忘。这种情感流露,不仅是对景色的留恋,更是对于这份宁静安逸生活状态的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与人类活动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中的和谐与喜悦,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难以忘怀的春日之美。

收录诗词(32)

毛文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 字:平珪
  • 籍贯:唐末五代时

相关古诗词

何满子

红粉楼前月照,碧纱窗外莺啼。

梦断辽阳音信,那堪独守空闺。

恨对百花时节,王孙绿草萋萋。

形式: 词牌: 河满子

中兴乐

豆蔻花繁烟艳深,丁香软结同心。

翠鬟女,相与,共淘金。红蕉叶里猩猩语,鸳鸯浦。

镜中鸾舞,丝雨,隔荔枝阴。

形式: 词牌: 中兴乐

月宫春

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

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

玉兔银蟾争守护,姮娥姹女戏相偎。

遥听钧天九奏,玉皇亲看来。

形式: 词牌: 月宫春

甘州遍(其一)

春光好,公子爱闲游,足风流。

金鞍白马,雕弓宝剑,红缨锦襜出长楸。

花蔽膝,玉衔头。寻芳逐胜欢宴,丝竹不曾休。

美人唱,揭调是甘州。

醉红楼,尧年舜日,乐圣永无忧。

形式: 词牌: 甘州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