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崖口

伊逊九转来遥源,崖口为束奔流湍。

重重锁钥罗岌峘,壁立万仞天风寒。

地利一夫可当关,太平时节谁泥丸。

清秋按辔凌层峦,驾言大狝朝可汗。

控弦骑士数逮千,发踪指使遵虞官。

约束匪严亦匪宽,要欲上下同和欢。

讵惟从禽事游盘,于时猎也有道存,圣人家法敬继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崖口地带进行狩猎活动的壮观场景,展现了清朝乾隆皇帝对自然景观与狩猎活动的独特见解。

首句“伊逊九转来遥源”,以“伊逊”(即伊犁河)的九转曲折,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与复杂,引出对崖口这一独特地理环境的描述。接着,“崖口为束奔流湍”描绘了崖口处水流汇聚,形成湍急的河流景象,突显了此处地形的险峻与动态美。

“重重锁钥罗岌峘,壁立万仞天风寒”进一步渲染了崖口的险要与寒冷,层层叠叠的山峰如同重重关卡,矗立的峭壁直插云霄,仿佛能感受到刺骨的寒风。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暗示了狩猎活动的艰难与挑战。

“地利一夫可当关,太平时节谁泥丸”则表达了对地形险要的赞叹,以及在和平时期,即使一人也能守护此地的重要性。这里蕴含了对国家边防安全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清秋按辔凌层峦,驾言大狝朝可汗”描绘了在清爽的秋天,乾隆皇帝亲自驾驭马车,穿越层层山脉,前往狩猎场的情景。这里的“大狝”指的是大规模的狩猎活动,而“朝可汗”可能是指向北方的游牧民族展示皇权的威严与和平共处的意愿。

接下来的几句“控弦骑士数逮千,发踪指使遵虞官”描述了成千上万的骑兵参与狩猎,他们遵循虞官(古代管理狩猎的官员)的指令,有序地行动。这既展示了军队的纪律性,也体现了狩猎活动的组织性和规模宏大。

“约束匪严亦匪宽,要欲上下同和欢”强调了在狩猎过程中,虽然有严格的规则,但也不失宽松,旨在让参与者都能享受到狩猎的乐趣,增进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讵惟从禽事游盘,于时猎也有道存,圣人家法敬继旃”总结了狩猎不仅仅是追求猎物的娱乐活动,更蕴含了道德与礼仪的教化意义。通过狩猎,可以传承圣人之道,强调了狩猎活动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狩猎活动的壮观,还蕴含了对国家治理、军事纪律、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的全面视野。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御行营

蒐狩恰宜秋,行营广甸留。

荅阳方审面,计日又从头。

万帐星辰拱,九重规制侔。

习劳兼示度,匪为宴安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塞山幻戏何尔奇,白棉弥谷乾闼移。

履高若低隐乍现,障近成远东疑西。

城郭台观举彷佛,蜃楼海市非人为。

或如王母降玉辇,或如木公驻葆旗。

张公五里裴三里,鸴鸠何异榆枋枝。

日中雰郁倏归岫,千岩万岭明偨池。

旋觉皮衣著体暖,生风耳后花骢驰。

偏伍弥缝有节制,曾无一骑隍中迷。

南人行船北人马,有能不能难强其。

肩舆得得来翰苑,纵观卒愕相嗟咨。

尔亦何必相嗟咨,为吾走笔为新诗。

形式: 古风

野花

塞甸金令司神权,野花秋较春时妍。

东皇女夷不过问,错绮缛绣争嬽嬽。

高低绰约殊娟姣,群友翾飞弗相扰。

傲霜凌雪此其常,节比南花犹觉好。

嵇含疏亦广蒐罗,龙沙地远曾未过。

设使揣称复侔色,春风桃李何争多。

我命中人随意采,挂瓶香气胜兰茝。

陡忆孤山锦径西,依然兴会于斯在。

独惜无名名亦得,增谱群芳著子墨。

卢胡大笑有是哉,得无犹被名相域。

牡丹芍药称者谁,裳裳者华自岂知。

以彼例此应罢之,用全其天恒希夷。

形式: 古风

宴蒙古诸王公

瑞云卿拥拂庐穹,诈马筵陈许贡衷。

典属威仪五等列,本朝恩数一家同。

屏藩各守无踰志,敦朴群欣有古风。

咨尔嘉宾思乃业,自绵带砺福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