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李漕园亭三首(其三)守道堂

徂徕不可倚,衡茅迹已陈。

凛凛盖代气,千载日日新。

拭眼登高堂,佳名信可人。

向来子石子,无乃公前身。

作颂拟清庙,未免世俗嗔。

偃蹇百僚底,见有双眉颦。

公今文章伯,笔力重万钧。

庙堂有夔卨,此道公当伸。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史浩所作,名为《宣州李漕园亭三首(其三)守道堂》。诗中以“徂徕不可倚,衡茅迹已陈”开篇,描绘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接着,“凛凛盖代气,千载日日新”两句,赞美了李漕的气魄与影响力,即使千年之后,其精神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拭眼登高堂,佳名信可人”,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李漕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敬仰之情。接下来,“向来子石子,无乃公前身”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李漕比作古代贤士,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非凡之处。

“作颂拟清庙,未免世俗嗔”则揭示了李漕的名声与地位,以及他所面临的世俗非议。尽管如此,“偃蹇百僚底,见有双眉颦”表明即便在官场中,李漕也因其正直而受到一些官员的不满或不理解。

最后,“公今文章伯,笔力重万钧”赞扬了李漕在文学上的造诣,其文笔之重如同千钧之力,影响深远。“庙堂有夔卨,此道公当伸”则表达了对李漕在政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期待,希望他能够弘扬正道,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李漕的赞美与评价,不仅展现了他对个人品德、文学才华及政治抱负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推崇。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史伯鱼读书堂

我来嗟许晚,已失读书堂。

遗址烟焰馀,草木犹辉光。

乃知子史子,揭名意何长。

书册本可好,履践斯为良。

痴绝蠹万卷,未若陶食忘。

苟得是中趣,高可云外翔。

政不守萤雪,汩汩勤朱黄。

譬如沈痾痊,安用千金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代叔父九经堂歌

黄冠物外士,碧眼世中儿。

琅函赤轴富裒蓄,金作蛟龙盘绣栭。

撞钟击钵走聋俗,圣典寂寞令人悲。

我登九经堂,四顾光陆离。

画檐散彩喷朝日,翠幌倒影摇天池。

牙签插架争突兀,若有鬼物森持扶。

使君雅意尊经术,故辟后圃披遗基。

咄嗟土木上星汉,下视仙宫梵宇俱么微。

我愿兹堂遍寰海,共治皆以经为师。

一变人心至齐鲁,再使风俗跻农羲。

却向兹堂命宾友,霜藤象管唱新诗。

东风吹到君王耳,唤取文翁归玉墀。

形式: 古风

次韵沈泽夫逍遥歌

在昔蒙庄有至言,万物逍遥天地间。

大鹏斥鴳异禀赋,随性奚假人防闲。

怒飞未觉宇宙隘,决起那知世界宽。

洪纤有量莫相越,智巧不用常优閒。

默观万化尽如许,脱悟此理行非艰。

但当涵养取深造,工夫祇在澄心源。

心源澄寂固能应,视彼所寓皆居安。

佳哉蒙庄岂诞妄,所得实自吾孔颜。

远则兼善非附势,穷而独处非左计。

陋巷箪瓢依圣师,何殊禹稷游平世。

脩仙欲生成大幻,佞佛欲死是乾慧。

死生之说本同归,原始当求一言契。

了知吾道出世间,学渚深流不思济。

遂令前辈薄后人,直谓轲死真无继。

此生造化曷可轻,勿为名利思营营。

吹嘘呼吸勤吐纳,导引致寿先熊经。

后枯正藉一溉力,且使既老身康宁。

向上更须观一著,一之所起犹未形。

从渠海岱自更貌,何止一阅三千龄。

守一还期守真一,真一诚通能事毕。

吾之所取进乎技,解牛中得养生术。

形式: 古风

次韵沈高卿杂言

读书正其远大者,莫为蟛蜞专尔雅。

傥从纸上觅筌蹄,当识升高必自下。

富贵不来将奈何,岂作求食思毁瓦。

富贵适来无容心,处以恬然宁满假。

仕官要须得若人,是为学足美其身。

万方思治徯康济,当吏立政频咨询。

从容风俗到淳古,坐可尧舜吾君民。

昂头引颈不愧惭,奚必翰墨誇清新。

吁嗟二者理非各,俗儒妄分诚臆度。

学成用我鹗在天,不用聊复龟藏壳。

名利宠辱尚如许,死生之变良足托。

沈子才雄敌万夫,声华合与前贤符。

君看昔人可炙手,行若市井真屠沽。

敝袍陋巷世不如,往往胸次多良图。

乃知富贵本馀事,穷达有命吾生俱。

君诗卓绝了无和,我复感激重扬揄。

难逢臭味同,勉子谨厥初,毋待桑榆补东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