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寄题平山堂

蜀罔平山,栏槛依然,太守台榭。

挥毫万字文章伯,剩有此堂风雅。人代谢。

君不见、一帘山色江南借,月明满把。

唤独鹤横天,凉蝉啸树掌中泻。

堂中额,昔有金陵隐者。八分大字书写。

朅来飞阁连云起,绣户绮窗交射。浮玉斝。

须信道、翁之乐者山林也。衣绦蕴藉。

想小队缘堤,轻装出郭,柔橹健于马。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这首《摸鱼儿·寄题平山堂》由清代词人顾光旭所作,通过对平山堂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风雅与自然之美。

开篇“蜀罔平山,栏槛依然,太守台榭”,以平山堂的景致为背景,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庄重的画面,栏杆依旧,太守的亭台楼阁犹在,透露出历史的痕迹和人文的气息。

“挥毫万字文章伯,剩有此堂风雅”两句,赞美了平山堂不仅是文人墨客挥洒才情之地,更是风雅文化的象征,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人代谢。君不见、一帘山色江南借,月明满把”通过时间的流转和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平山堂四季更迭、景色如画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唤独鹤横天,凉蝉啸树掌中泻”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独鹤翱翔于天际,凉蝉在树梢鸣叫,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堂中额,昔有金陵隐者。八分大字书写”提到平山堂的匾额上曾刻有金陵隐者的墨迹,八分书体,既体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也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朅来飞阁连云起,绣户绮窗交射”描述了平山堂建筑的雄伟壮观,飞檐凌空,与云相接,绣户绮窗相互映照,展现出一种华美与精致并存的景象。

“浮玉斝。须信道、翁之乐者山林也”通过引用“浮玉斝”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平山堂主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与追求,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衣绦蕴藉。想小队缘堤,轻装出郭,柔橹健于马”最后几句,想象着一群人在平山堂附近的小路上轻装出行,乘着轻柔的船桨,比马匹还要快捷,展现了自由自在、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

整首词通过对平山堂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对文化传承、隐逸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22)

顾光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人月圆.忆邓尉梅花

扁舟吹笛枫桥去,吹过酒人家。

推篷看雪,支筇看月,唱入烟霞。

此间人语,不栽兰菊,不种桑麻。

石桥无路,茫茫香海,淡淡生涯。

形式: 词牌: 人月圆

虞美人.寒食同秦岵斋作

缃桃红绽黄鹂小。明日清明了。饧箫吹飏画秋千。

行过绿杨桥下、坠珊鞭。葡萄浅醉玻瓈碗。

烟冷风初暖。江南江北短长亭。

处处杏花春雨、酒帘青。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八声甘州.寄星五兄泸溪

带蛮烟几点倚孤城,遥接夜郎西。

傍伏波故迭,春风调鹤,夜月听鸡。

小邑乍闻弦诵,佳政到锄犁。

底事衡阳雁,回雁峰迷。

二酉山空人去,问石床万卷,近属泸溪。

料讼庭无事,白雪照青藜。

怕曾经、楚魂骚怨,送沅湘、落日又猿啼。

伤迟暮、江蓠江芷,芳草萋萋。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青门引.送讷斋兄南归

残腊关册,异乡昆弟,愁心未有,者番分手。

南浦荒鸡,西风瘦马,又挂一帆京口。

漫欲从兄去,便投簪、五湖三亩。

不堪离思,无情檐月,照来亭堠。五世门闾依旧。

算小字金,泥两人先。

后菽水高,堂经书幼,子婚嫁从今还。

又只道归来,归便归,来已堪搔。

首直须快意楼,倚笛画船携酒。

形式: 词牌: 青门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