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琦上人

万里无寸草,出门便是草。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今岁秋事早,凉风生木杪。

拄杖挑钵囊,锐志不小小。

孰顾他洞山,浏阳寒拾老。

衲僧家行履,不可得寻讨。

形式: 古风

翻译

广袤的大地没有一片草木,出门就能见到绿色。
离家十年未能归,连来时的道路都已忘记。
今年秋天来得早,凉风吹过树梢头。
手拄拐杖肩挑饭钵,坚定的心志丝毫未减。
谁还会关心那遥远的洞山,浏阳的老僧寒拾是否还在。
僧人的足迹,已经难以追寻。

注释

万里:形容极远的地方。
寸草:任何草木。
出门:走出家门。
便是:就是。
十年:很长时间。
归不得:无法回家。
来时道:来时的道路。
秋事早:秋天来得早。
凉风:寒冷的风。
木杪:树梢。
锐志:坚定的决心。
小小:丝毫。
他洞山:远方的洞山。
浏阳:地名。
寒拾老:老僧寒拾。
衲僧:穿衲衣的僧人。
行履:足迹。
寻讨:寻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如珙所作的《送琦上人》,描绘了送别友人琦上人的场景。诗中以“万里无寸草”起笔,展现出一片荒凉辽阔的景象,暗示了琦上人长途跋涉的艰辛。接着,“出门便是草”进一步强调了道路的简陋和环境的艰苦。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表达了对琦上人长久离家,难以归乡的深深同情,以及对过去路途的记忆渐渐模糊的感慨。诗人通过“今岁秋事早,凉风生木杪”描绘出早秋的景色,凉风吹过树梢,为离别增添了几分凄凉。

“拄杖挑钵囊,锐志不小小”描绘了琦上人坚定的修行意志,即使旅途劳顿,依然保持着追求佛法的决心。最后两句“孰顾他洞山,浏阳寒拾老”,则借“他洞山”和“寒拾老”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琦上人遁迹山林、坚守清修生活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也展现了僧人坚韧的精神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64)

释如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四十五首(其四十三)

北斗里藏身,虚空中出没。

道得一句来,日头东畔出。

形式: 偈颂

颂古四十五首(其四十二)

斩蛇却非小小事,直是教他脱苦轮。

座主高茅心未泯,如何胡乱妄通言。

形式: 偈颂

颂古四十五首(其三十九)

尊者策眉王不会,十方刹土古风清。

佛斋胜会亲曾预,不是寻堂粥饭僧。

形式: 偈颂

颂古四十五首(其三十七)

圆相中间坐底谁,便施女拜各呈机。

国师道大遍天下,未许寻常人得知。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