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偕过皋桥新居言别

沙门草阁对渔舟,坐俯昆池万里流。

萧索暮涂犹浪迹,登临暇日岂销忧。

阮公失路谁青眼,江令还家尚黑头。

行见群英满青琐,宁忘一老在沧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诗人杨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与友人李君分别时的复杂心情。首句“沙门草阁对渔舟”,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环境的清幽与宁静,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之中。接着,“坐俯昆池万里流”一句,将视线拉远,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辽阔无垠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远。

“萧索暮涂犹浪迹,登临暇日岂销忧。”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面对人生道路的孤独与彷徨,即使是在闲暇之时,也难以摆脱内心的忧虑与困扰。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萧索”的现实与“登临”的暂时解脱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阮公失路谁青眼,江令还家尚黑头。”这两句引用了阮籍和江淹的典故,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阮籍因不满当时政治而隐居,江淹虽归乡但已年老,诗人通过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抒发了自己对命运无常、人生易老的深切感受。

最后,“行见群英满青琐,宁忘一老在沧洲。”这两句诗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留恋。诗人想象着未来会有更多的才俊云集朝廷,但同时也不忘心中那份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怀念。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1519)

杨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字:用修
  • 号:升庵
  •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 生卒年:1488~1559

相关古诗词

赠彭高惠州仓使高多髯善谈

掀髯论事了非难,雌伏休嗟滞羽翰。

彭祖术传知不老,惠州饭好且加餐。

才堪会计官何忝,地少逢迎梦亦安。

犹有风流曾解否,梅花清绝荔枝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长至斋居和荅太常盛程斋少常胡九峰

郭外千峰列画屏,捲帘相对坐虚庭。

冻痕尚觉孤梅瘦,秋色犹馀万竹青。

帘护烛花寒不动,棋惊鹤梦夜频醒。

轻瓷茗饮清何极,羽客敲冰贮玉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九日登长城关楼

边帅高登百尺楼,遥天极目迥消愁。

穹庐远向西番徙,烽火无劳内地忧。

四野牛羊随处牧,千家禾参满场收。

喜看安阜叨清宴,醉倚黄花插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无题

来去浑疑云雨踪,楚王宫北数声钟。

情当厚处翻成怨,泪到乾时不觉浓。

烟缕湘群飞蛱蝶,玉屏罗幕堕芙容。

月中剩有森森桂,遮却清光第几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