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孚所作,名为《题所画梅竹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东坡先生创作的一幅富有诗意的画作,画中有梅有竹,充满了生机与新意。诗人感叹于这幅画作的美妙,却惋惜无人能真正欣赏其中的深意与匠心。
“东坡戏作有声画”,开篇便以戏谑之语点明画作的来源,东坡先生并非严肃的画家,而是以文人雅士的身份,将自然之美融入笔墨之间,创作出一幅仿佛能发出声音的画面。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画作不仅停留在视觉层面,更蕴含了听觉与情感的元素,让人在观赏的同时,仿佛能听到画中万物的声音,感受到画家的情感波动。
“叹息何人为赏音”,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画作未能得到真正理解与欣赏的遗憾。在诗人的视角下,这幅画作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它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领悟并欣赏到这份深意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不禁让诗人感到一丝无奈与惋惜。
“雨叶烟梢出新意,老夫知子用功深。”最后两句是对画作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诗人认为,画中的每一笔都充满了创新与匠心,无论是雨打树叶的轻盈,还是烟雾缭绕的竹梢,都展现了画家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表达方式。同时,诗人也通过“老夫”这一自称,暗示自己对年轻画家(子)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功底的肯定。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东坡先生所画梅竹二首的描绘与赞叹,不仅展现了画作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与欣赏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