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宫(其一)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形式: 词牌: 夜游宫

翻译

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竟有这边关风情。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呵!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想起金人占领着的雁门,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
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漏声停,晓月斜映着窗纸天色将明。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但现在谁能理解我的衷情?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但决不会死去我那报国的雄心!

注释

雪晓:下雪的早晨。
笳:古代号角一类的军乐。
清笳,清凉的胡笳声。
无声:古代夜行军,令士卒口中衔枚,故无声。
句意是说披着铁甲的骑兵,衔枚无声疾走,望去像一片流水。
关河:关塞、河防。
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上。
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青海际,青海湖边。
这两处都是古代边防重地。
睡觉:睡醒。
漏:滴漏,古代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孔,壶中水以漏渐减,所以计时。
漏声断,滴漏声停止,则一夜将尽,天快亮了。
鬓残:喻衰老。

鉴赏

这首宋词是陆游的《夜游宫·其一》记梦之作,以梦境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边疆战事的深深挂念以及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情。开篇“雪晓清笳乱起”,描绘了一幅雪夜边塞军营的画面,笳声嘈杂,暗示了战事的紧张和不安。接着,“梦游处、不知何地”流露出梦境的迷茫,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渴望。

“铁骑无声望似水”运用比喻,将骑兵队伍比作无声流淌的江水,既展现了军队的威严,又暗含了战争的残酷与寂静。“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进一步点明了边疆的辽阔,表达了诗人对边关的思念和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关注。

下片转入抒发个人情感,“睡觉寒灯里”,诗人从梦境回到现实,孤寂的寒灯映照着他的心境。“漏声断、月斜窗纸”描绘出夜晚的静谧,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孤独的长夜。“自许封侯在万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即使身处困境,仍然怀揣着建功立业的愿望。

最后,“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直抒胸臆,虽然岁月已老,但报国之心犹存,表达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独特风格。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进贤道上见梅赠王伯寿

敧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

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

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

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采桑子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金缕衣宽睡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见十四弦。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三山山下闲居士,巾履萧然。小醉闲眠。

风引飞花落钓船。

形式: 押[先]韵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形式: 词牌: 撷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