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

乌孙腰间佩两刀,刃可吹毛锦为带。

握手枕宿穹庐室,马上割飞翳螉塞。

执之魍魉谁能前,气凛清风沙漠边。

磨用阴山一片玉,洗将胡地独流泉。

主人屏风写奇状,铁鞘金镮俨相向。

回头瞪目时一看,使予心在江湖上。

形式: 古风

翻译

乌孙勇士腰间佩双刀,刀刃锐利如丝锦腰带。
他们在帐篷中握手共眠,马背上挥刀斩敌于边塞之上。
握着这样的宝刀,魍魉邪魔都不敢上前,其气势如清风横扫沙漠边疆。
用阴山的美玉磨砺刀锋,以胡地独流之泉洗净尘埃。
主人在屏风上描绘出刀的奇特形状,铁鞘金镮对峙,威武壮观。
回望时目光炯炯,仿佛让我心驰神往于江湖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佩双刀的乌孙勇士形象。开篇即以“乌孙腰间佩两刀,刃可吹毛锦为带”勾勒出其英武之态,刀锋犹如能割飞蛾,显示了刀的锐利与主人武艺的高强。接着,“握手枕宿穹庐室,马上割飞翳螉塞”则展示了乌孙勇士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能够在紧张的战斗中保持冷静,甚至能在马背上割下空中的飞蛾,形象地表达了其超凡脱俗的武技。

“执之魍魉谁能前,气凛清风沙漠边”一句,则写出了乌孙勇士手持刀剑,对抗妖魔鬼怪,无人敢于其前。这里的“魍魉”指的是各种邪恶的精灵与恶兽,而“气凛清风沙漠边”则营造了一种边塞孤寂,英雄独自对抗险恶之境的氛围。

诗中还写道:“磨用阴山一片玉,洗将胡地独流泉。”这两句通过对刀剑加工与清洁的描绘,再次强调了乌孙勇士对自己武器的珍视和维护,以及他们生活环境的荒凉。这里的“阴山”指的是北方边疆的阴山,而“胡地独流泉”则形象地描述了边塞地区的自然环境。

最后,“主人屏风写奇状,铁鞘金镮俨相向。”表明乌孙勇士在休息时,仍旧保持着一种警觉的姿态,他们的武器也整齐有序地摆放着。紧接着的“回头瞪目时一看,使予心在江湖上”则是诗人李颀的自述,他被这位乌孙勇士所感动,仿佛自己的心灵也随之飞扬,达到了精神上的共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乌孙勇士与其佩刀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民族英雄的英武,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英雄事迹的向往和赞美。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崔五宅送刘跂入京

行人惜寸景,系马暂留欢。

昨日辞小沛,何时到长安。

乡中饮酒礼,客里行路难。

清洛云鸿度,故关风日寒。

维将道可乐,不念身无官。

生事东山远,田园芳岁阑。

东归余谢病,西去子加餐。

宋伯非徒尔,明时正可干。

躬耕守贫贱,失计在林端。

宿昔奉颜色,惭无双玉盘。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弹棋歌

崔侯善弹棋,巧妙尽于此。

蓝田美玉清如砥,白黑相分十二子。

联翩百中皆造微,魏文手巾不足比。

缘边度陇未可嘉,鸟跂星悬危复斜。

回飙转指速飞电,拂四取五旋风花。

坐中齐声称绝艺,仙人六博何能继。

一别常山道路遥,为余更作三五势。

形式: 古风

晚归东园

出郭喜见山,东行亦未远。

夕阳带归路,霭霭秋稼晚。

樵者乘霁归,野夫及星饭。

请谢朱轮客,垂竿不复返。

形式: 古风 押[阮]韵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

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

照日龙虎姿,攒空冰雪状。

嵡嵷殊未已,崚嶒忽相向。

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嶂。

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

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

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

惜哉清兴里,不见予所尚。

形式: 古风 押[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