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途中

竹林已萧索,客思正如雠。

旧业吴江外,新蝉楚驿头。

遥天疏雨过,列岫乱云收。

今夕谁家宿,孤吟月色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竹林已经显得荒凉,客居的思绪如同仇敌般困扰。
过去的产业在遥远的吴江之外,新的蝉鸣来自楚地的驿站头。
远处的天空稀疏雨点飘过,连绵的山峦间乱云渐散。
今夜何处人家投宿,只有孤独的吟唱伴随着秋夜的月色。

注释

竹林:形容竹子稀疏或凋零的树林。
萧索:荒凉、冷落。
客思:旅人的思乡之情。
如:如同。
雠:仇敌,这里比喻困扰的情绪。
旧业:过去的产业或祖业。
吴江外:指吴江地区之外。
新蝉:初夏时分的蝉鸣。
楚驿头:楚地的驿站,可能暗示诗人离家远行。
遥天:远方的天空。
疏雨:稀疏的雨点。
列岫:排列的山峰。
乱云:纷乱的云彩。
今夕:今晚。
谁家:何处人家。
孤吟:独自吟唱。
月色秋:秋天的月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旅人孤独行走的画面,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现实中的孤独感。

“竹林已萧索,客思正如雠。”这里通过萧索的竹林形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凄清与寂寞。竹子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仿佛是行人愁苦思绪的声音。

“旧业吴江外,新蝉楚驿头。”这两句表明诗人对往昔生活的留恋和现实中的无奈。旧业指的是过去的事物或情感,而现在则是新的旅途,蝉蜕在古代常用来比喻变化,这里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事物更新。

“遥天疏雨过,列岫乱云收。”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日的自然景观。远处的天空中散落着细雨,而山峰间则是云雾缭绕,这种景象增添了诗中的淡淡忧愁。

“今夕谁家宿,孤吟月色秋。”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夜晚归宿之处的好奇和内心的寂寞。在这宁静而又略带哀伤的夜晚中,诗人的独自低吟,与秋天明亮却又有些许寒凉的月色交织在一起,显得更加凄美。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秋日登润州城楼

虚楼一望极封疆,积雨晴来野景长。

水接海门铺远色,稻连京口发秋香。

鸣蝉历历空相续,归鸟翩翩自著行。

吟罢倚栏深有思,清风留我到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江夜泊寄刘钧

万里江山敛暮烟,旅情当此独悠然。

沙汀月冷帆初卸,苇岸风多人未眠。

已听渔翁歌别浦,更堪边雁过遥天。

与君共俟酬身了,结侣波中寄钓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秋江夜泊寄刘钧正字

闲忆诗人思倍劳,维舟清夜泥风骚。

鱼龙不动澄江远,云雾皆收皎月高。

潮满钓舟迷浦屿,霜繁野树叫猿猱。

此时吟苦君知否,双鬓从他有二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秋夜吟寄左偃

与君诗兴素来狂,况入清秋夜景长。

溪阁共谁看好月,莎阶应独听寒螀。

卷中新句诚堪喜,身外浮名不足忙。

会约垂名继前哲,任他玄发尽如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