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台寺

著屋悬崖畔,开窗叠嶂秋。

半攲云榭冷,不断石泉流。

茗碗味能永,竹风声更幽。

平生版庵老,得句似汤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房屋建在陡峭山崖边,秋天窗户映照重重山峦。
半倚在云中阁楼,感觉清冷;泉水从石缝间不断流淌。
品茗的味道持久,竹林风声更显幽深。
一生在简陋庵舍度过的老者,写出的诗句仿佛能比肩唐代诗人汤休。

注释

著屋:建造房屋。
悬崖:陡峭的山崖。
叠嶂:层层叠叠的山峦。
云榭:云中的阁楼。
冷:清凉。
石泉:山石间的泉水。
茗碗:茶碗。
味能永:味道持久。
竹风声:竹林中的风声。
版庵老:一生在简陋庵舍的老者。
得句:写出诗句。
似汤休:媲美唐代诗人汤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修建简陋住所的情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开篇“著屋悬崖畔,开窗叠嶂秋”两句,生动地勾勒出隐者的居所位于险峻的山崖边缘,窗外是连绵不断的山峦,以及秋季的景色。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出他超脱尘世、寂寞求静的心境。

“半攲云榭冷,不断石泉流”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隐者所在之处的宁静与清凉。半悬于空中的屋宇仿佛与云相连,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而那不间断的山涧泉水,更增添了一种自然的韵味和生命力的象征。

“茗碗味能永,竹风声更幽”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茶的喜爱以及他与大自然之间的默契。茗碗中的茶香似乎能够持续永远,而竹间的风声则更加深邃,这些细节都在强调隐者生活的简约而不失其雅致。

最后,“平生版庵老,得句似汤休”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平淡生活的满足与享受。这里的“版庵”指的是简陋的小屋,而“得句似汤休”则暗示着诗人在此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安宁和满足,就像喝下一碗滚热的汤药一样舒缓而愉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隐者超然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想。同时,它也表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以及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齐山石壁间见林择之题字缅怀其人赋此

平生子林子,一别今几春。

宁知林壑中,忽见题墨新。

巉巉屹苍石,恍若对其人。

徘徊不忍去,我怀谁为陈。

自子来江东,相去亦已迩。

谓当复相逢,跂首日望子。

云何竟差池,又此隔千里。

凭高久伫立,飞鸿渺烟水。

形式: 古风

严庆胄射策南归迂途相访六月二十有一日同游城南书院论文鼓琴煮茶烹鲜徘徊湖上薄莫乃归明日作别书此为赠

炎暑盛三伏,驾言得清游。

城南才里所,便有山林幽。

崇莲炫平堤,修竹绿高丘。

方兹闵雨辰,亦有清泉流。

举网鲜可食,汲井瓜自浮。

丝桐发妙音,更觉风飕飕。

喜无举业累,独有讲学忧。

逮子閒暇日,微言要穷搜。

譬彼治田者,黾勉在勿休。

但勤穮蓘功,勿作刈穫谋。

虽云千里别,岂无置书邮。

祝子时嗣音,慰我日三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初春和折子明岁前两诗(其一)

古今同活法,妙处在阿堵。

浮云不作祟,白黑可坐数。

穷冬掩关卧,岂为作诗苦。

挑灯读韦编,至味可深咀。

形式: 古风

初春和折子明岁前两诗(其二)

新春风雨中,日日鸠鸣屋。

小园政可步,柰此泥涴足。

却坐问樽酒,知足乃不辱。

一杯径陶然,敢羡车载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