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
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物外、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绝伫灵素,少回清真"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纯净本真的追求。"如觅水影,如写阳春"则通过水影和阳春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心境的柔美与明朗。
"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描绘了自然界的万千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机勃勃。"海之波澜,山之嶙峋"则通过对海洋波涛和山脉峻险的描述,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雄伟。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同一本质的感悟,以及这种感悟所带来的心灵契合。最后,"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则是对达到一种超越形体束缚、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精神自由和本真自我的追求。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茆檐,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杖藜行过。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
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
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