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孝子乌墓

人伦风化自孝始,我怀义乌颜氏子。

昔从书传闻其名,今来浙东入其里。

未入里先见路碑,高冢巍然云树里。

犹有群乌绕墓飞,或者神乌长不死。

衔土伤吻土亦亦,乌血凝成墓山紫。

今古人人皆有亲,负土葬者岂独此。

如何感召到山禽,须就人心推物理。

生前服劳情自苦,亡后附身哀靡已。

天地悯怜鬼神泣,无知羽族有所使。

父子茔域永相依,白云深处精灵起。

风吹草卉即莱衣,溪浮蘋藻为甘旨。

千秋万古此经过,谁人眼不泪如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人间伦理风尚从孝开始,我怀念起义乌颜家的孩子。
从前只在书本上听说他的名字,今日我来到浙东进入他的故乡。
还未进村就看见路边的墓碑,高大的坟冢坐落在云雾缭绕的树林中。
仍有乌鸦围绕墓地飞翔,或许神乌能长生不老。
它们衔着泥土筑墓,泪水和泥土混合,乌鸦血凝成了墓山的紫色。
古今每个人都有关爱亲人,背土埋葬的人何止他一个。
为何能感动山鸟,需从人心与自然规律去理解。
生前辛勤劳作心甘情愿受苦,死后附身于墓地悲伤不已。
天地间充满怜悯,连鬼神也为之哭泣,无感知的鸟类也被赋予使命。
父子的墓地永远相依,白云深处似乎有精灵显现。
风吹草动仿佛是他们的衣裳,溪流中的浮萍成为他们的美食。
千百年来无数人经过这里,又有谁能不泪流满面。

注释

人伦:人间伦理。
风化:风俗教化。
孝始:从孝开始。
颜氏子:姓颜的孩子。
书传:书本上的传说。
浙东:浙江东部。
里:村庄。
路碑:路边的墓碑。
巍然:高大。
神乌:神话中的乌鸦。
莱衣:古人对草木的敬称。
甘旨:美味的食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炯创作的《颜孝子乌墓》,是一首哀悼之作,表达了诗人对颜回(即颜孝子)的崇敬和悲凉情感。从艺术构成上看,这首诗分为四个层面来展开:引入、描写、反思与寄托。

"人伦风化自孝始,我怀义乌颜氏子。昔从书传闻其名,今来浙东入其里。" 开篇即点明了对颜回的敬仰之情,并通过时间的跨越(昔日闻名,今日亲至)强化了这种感情。

接下来的几句是对颜孝子墓地的生动描绘:

"未入里先见路碑,高冢巍然云树里。犹有群乌绕墓飞,或者神乌长不死。衔土伤吻土亦亦,乌血凝成墓山紫。"

这里通过对墓前的路碑、墓地的壮丽景象以及那些似乎与颜回魂魄相连的乌鸦群飞来渲染出一种超自然而又庄严肃穆的氛围。

然后,诗人引发了深刻的反思:

"今古人人皆有亲,负土葬者岂独此。如何感召到山禽,须就人心推物理。生前服劳情自苦,亡后附身哀靡已。"

这部分强调了生命与死亡、自然与人类情感之间的联系,诗人通过对颜回生前的勤勉和死后的哀伤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

最后,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以寄托心志:

"天地悯怜鬼神泣,无知羽族有所使。父子茔域永相依,白云深处精灵起。风吹草卉即莱衣,溪浮蘋藻为甘旨。"

这部分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和借助天地鬼神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于颜回父子不朽传说的赞美,以及自己对于生命永恒和精神超越的向往。

"千秋万古此经过,谁人眼不泪如水。"

结尾处,以时间的流逝和泪水般的情感总结了全诗,强调了颜回的崇高德行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价值,以及这种价值所激发出的普遍情感。

这首诗语言朴实而深沉,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古典文学作品。

收录诗词(3)

吴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刘羲仲

束带真成屈壮图,宁思饱死叹侏儒。

便拈手版还丞相,却觅芒鞋踏故庐。

少日萦心但黄奶,暮年使鬼勾青奴。

他时有客来载酒,解道欲眠卿去无。

形式: 七言律诗

谁知吾子汉棱粥,压倒东坡玉糁羹。

形式: 押[庚]韵

题徐熙牡丹图

吉祥亭下万年枝,看尽将开欲落时。

却是双红有深意,故留春色缓人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徐熙芍药

秾李夭桃扫地无,眼明惊见玉盘盂。

扬州省识春风面,看尽群花总不如。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