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彦举听雨轩

高竹覆南荣,寒蕉满前渚。

萧閒此中意,适对清秋雨。

疏当帘外飘,密向窗前聚。

声闻俱两忘,悠然坐无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高竹覆南荣",诗人以高大的竹林作为背景,展现出轩榭的南边绿意盎然。"寒蕉满前渚",进一步点出环境的清凉,前边的水边丛生着寒意袭人的香蕉,增添了季节的冷清。

"萧閒此中意",诗人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闲适与超脱,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适对清秋雨",恰好是清秋时节,细雨如丝,为画面增添了一份静谧和湿润。

"疏当帘外飘,密向窗前聚",细致地描绘了雨的动态,稀疏的雨点洒落在帘外,密集的则聚集在窗前,动静结合,富有层次感。

最后两句"声闻俱两忘,悠然坐无语",诗人沉浸在雨声中,心灵与外界的声音都已忘却,只剩下内心的宁静和悠然,静静地坐着,无需言语,享受这份难得的清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听雨轩的景色,传达出诗人淡泊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深深喜爱,是一首富有禅意的秋雨小品。

收录诗词(640)

徐贲(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晋冀纪行十四首(其一)荆山

荆山揭高厓,涂山耸横崿。

长淮出两间,中断见斧凿。

洪流受束缚,浪起石斗角。

谁能为此功,在昔大禹作。

至今遗庙存,香火乃寂寞。

我来问邑人,往事竟缅邈。

于时春正深,草木尚荒落。

登临欲开豁,睹兹反不乐。

更伤卞和泣,三献空抱璞。

形式: 古风

晋冀纪行十四首(其二)寿州

舟行夜达曙,路入硖石口。

平山带孤城,一塔起高阜。

问知古寿春,地经百战后。

群孽当倡乱,受祸此为首。

彼时土产民,十无一二有。

田野满蒿莱,无复识畎亩。

去程不可稽,欲望敢迟久。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晋冀纪行十四首(其三)河口山登高

秋日何凄其,严风变阳卉。

嘉节叶重乾,时菊芬且蘼。

临高一远望,俯见城郭里。

三关为襟带,双溪流瀰瀰。

浮云起天末,鸣鸿在中沚。

虽非吾故土,但悦山川美。

独游意尚适,况兹值多士。

珍殽出丰厨,吴萸泛芳醴。

人生虽长寿,良时亦有几。

对此不为欢,忧思何由弭。

鉴此登山悲,飘飖然已矣。

形式: 古风

晋冀纪行十四首(其四)阳台

昔闻阳台名,今上阳台路。

我因兴古怀,驱车暂停驻。

馀基尚突兀,云雨自朝暮。

哀猿失故声,野色剩孤树。

当时襄王梦,曾与神女遇。

幽冥事莫测,万载谁能悟。

平原亘千里,巫山渺何处。

凄凉宋公子,深情见遗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