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中庆学庙壁二首(其二)

素王万世师,国经有常祀。

滇南古荒服,荐祼岂异礼。

王宫正南面,温厉思敬止。

豆笾具威仪,登献何纚纚。

升歌永齐商,琴瑟散宫徵。

共言唐法曲,岁久复惉懘。

陋邦何足徵,居夷圣所儗。

于皇人文化,道大孰与比。

六经如日月,洞照无远迩。

叙秩敦彝伦,百王同一轨。

邈哉天何言,悠悠政如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帝王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视。诗人通过描述在滇南古荒服之地,对古代帝王进行祭祀的情景,展现了对传统礼制的尊重和传承。诗中提到的“素王万世师”表达了对古代帝王作为道德典范的尊崇,“国经有常祀”则强调了国家对这些先贤的纪念和祭祀活动的常规性。

接着,诗人描绘了在王宫正南面进行祭祀时的庄重仪式,包括豆笾(祭祀用的器皿)的布置、威严的献祭过程以及音乐的和谐演奏。这些细节展示了祭祀活动的庄严和秩序,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遵循。

诗中还提到了“唐法曲”,暗示了对唐朝音乐艺术的欣赏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艺术形式逐渐衰微的感慨。诗人通过“陋邦何足徵,居夷圣所儗”这一句,表达了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应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体现了对圣人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诗人将话题转向了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日月”,象征着真理和智慧的永恒光芒,能够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叙秩敦彝伦,百王同一轨”这句话,诗人强调了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普遍性和一致性,以及它对历代君王治国理政的指导作用。

“邈哉天何言,悠悠政如此”这两句话,表达了对自然法则和宇宙真理的敬畏,以及对政治治理的深远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古代帝王的道德风范和国家的传统礼仪,也深刻探讨了儒家思想对于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收录诗词(9)

文矩(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有才辩。卢挚廉访湖南,辟署书吏。成宗大德间授荆湖北道宣慰司照磨。英宗时选为礼部郎中,奉使安南,复命,进太常礼仪院判官卒。工诗文。有《子方集》

  • 字:子方
  • 籍贯:长沙

相关古诗词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关陇

圣朝启文运,同轨来无方。

夫君起天关,崛起千仞翔。

修辞陋史汉,高步追黄堂。

乃祖尚书君,树立何堂堂。

昔在帝世祖,荣身事戎行。

风云一朝会,奕世传芬芳。

矧君擢高科,有业未易量。

斯文系政教,治忽慎弛张。

世岂无勇者,舍君吾何望。

勿为守铅椠,局束徒苦伤。

僦屋京城居,去君百举趾。

闻君起冠廌,僮走亦欣喜。

况当远于征,无言讵能已。

朝风号空桑,众草日披靡。

河关尚疮痍,圣度乃弘伟。

翳彼涵大休,能不怀愧耻。

艰危见臣节,维持赖风纪。

温言表遗忠,生气凛不死。

乃知烈丈夫,岂独鲁连子。

形式: 古风

题楚山春晓图

荆门雪霁江树芳,巫峡冉冉愁云长。

山猿杜鹃叫落日,风洒露沐何苍凉。

六龙从东来,晓气开扶桑。

天高雨绝人事变,解环结佩空相望。

渚宫西澨连三湘,画中隐隐听鸣榔。

安得置我栖其旁,为君一曲歌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元复初韵送虞伯生代祠江渎二首(其一)

成均十载宛遗经,未识沙墩长短亭。

旌旆晓霞穿化日,文章秋月映华星。

鸟鸣春昼岷江白,鹘没天低陇树青。

四海车书今混一,摩挲剑阁重镌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次元复初韵送虞伯生代祠江渎二首(其二)

出宿春城宿雾低,阅人老眼似层梯。

功名愧我蝇钻纸,文采怜君玉在泥。

蜀道连云春系马,巴山踏月夜闻鸡。

赠言知笑瀛洲客,冷落梅花日又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