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天门洞不果

昨日黑探天门洞,两人缓步三人扶。

石龛半嵌春屋古,青壁倒浸江天孤。

焚香跏趺一僧瞑,引路出没双童呼。

三年不见徒缥缈,独望颇欲吞江湖。

归梦乍醒辄欲往,两脚已倦气力无。

呜呼上山已叹气力无,何以跃马游京都。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尝试攀登天门洞却未能如愿的经历,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自身力量的反思。

首句“昨日黑探天门洞”,以“黑”字渲染出夜晚探索未知的神秘氛围,暗示了挑战的艰难与冒险的色彩。“两人缓步三人扶”,通过行走速度和辅助人数的描述,展现了攀登过程中的谨慎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接着,“石龛半嵌春屋古,青壁倒浸江天孤”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古老的石龛与四季常春的房屋融入自然景观中,同时以“青壁倒浸江天孤”描绘出峭壁倒映江面的壮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辽阔的意境。

“焚香跏趺一僧瞑,引路出没双童呼”描绘了一幅僧人静坐冥想、孩童引导前行的画面,既体现了宗教信仰与自然探索的和谐共存,也暗示了寻求内心平静与外部世界探索之间的关系。

“三年不见徒缥缈,独望颇欲吞江湖”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见此景的渴望与期待,以及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激动与渴望融入其中的情感。

“归梦乍醒辄欲往,两脚已倦气力无”则反映了诗人虽然心向山水,但现实中的疲惫与无力感,使得愿望难以实现。

最后,“呜呼上山已叹气力无,何以跃马游京都”表达了对未能征服自然的遗憾,同时也提出了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即即使在面对困难时,心中仍怀有对远方的憧憬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自我挑战的勇气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思考。

收录诗词(18)

沈一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分日

日展春寒薄,风恬霁景流。

四阳初大壮,百刻正鸿沟。

食案前雏鹊,渔矶下野鸥。

读书有馀暇,时对撒秧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边城

丽谯初报夜,刁斗正鸣秋。

徙节阴风急,开弓冻月愁。

羝来青海角,马饮黑山头。

剑尾流光动,妖星炤戍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梅湖山房夜宿

霜露惊时变,庭除隐月光。

茫茫烟树阔,霭霭岫云凉。

虎啸山疑裂,鸡鸣夜转长。

有怀愁不寐,明发举秋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旅馆

旅馆江湖晚,孤臣疾病真。

泄云沾夕幔,归梦压重茵。

不寐怀千载,无端滞一身。

泪流占髀肉,吾愧据鞍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