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翔观

曾到龙翔不记年,两峰巍压水中天。

潮生潮落青芜外,人去人来白鹭边。

四接远游僧万笠,重新旧观屋千椽。

东南送目秋无际,隔岸人家问钓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龙翔观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人文关怀。

“曾到龙翔不记年”一句,以轻松自如的笔触揭示了诗人对龙翔观熟悉而又亲切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这里的“不记年”,既是时间的流逝,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似乎在说,他已经与这片山水融为一体,无需再计较时间的长短。

接下来的“两峰巍压水中天”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壮丽的画面之中。龙翔观位于两座高峻的山峰之间,这些山峰仿佛要触及天际,给人以深邃和神秘的感觉。这里的“水中天”,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潮生潮落青芜外,人去人来白鹭边”两句,通过对潮汐变化和行人往来的观察,展现了龙翔观周遭生机勃勃的景象。“潮生潮落”,表现出自然界不断更新、循环不息的生命力;“青芜外”,则是对那一片生长着绿色植物的河岸的描写,给人以生趣盎然之感;“白鹭边”,更添了一份静谧与和谐。

紧接着,“四接远游僧万笠,重新旧观屋千椽”两句,则从另一侧面深化了龙翔观的历史文化气息。诗人通过对远游僧侣和古观建筑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这片地区的佛教文化,也传递出一份悠久而深沉的历史感。

最后,“东南送目秋无际,隔岸人家问钓船”两句,以“送目”的动作,将诗人的视线和情感推向更远处。“东南送目”,表达了一种对远方的眺望,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追寻;“秋无际”,则是对季节无边际的描写,给人以一种无垠无涯的感觉;“隔岸人家问钓船”,通过这种方式,诗人不仅展现了生活的情趣,更引发人们对于生命、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龙翔观周围自然景物与人文氛围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4)

吕声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陈岩庵寄诸兄弟

地接丹丘姥岭赊,山盘曲折状如蛇。

每因过此瞻双陇,何必从旁置万家。

孝弟本根时润泽,诗书种子日萌芽。

到来岂但春秋祀,酌水何妨一献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开禧丁卯重过龙门有怀方丈老子

翠屋交空结夏阴,征鞍亭午喜登临。

披开草棘千重路,洗出冰壶一片心。

禅老还寻江浙去,诗家谁作楚梁吟。

须知珠玉元无踵,不惜西风惠我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西寺留题

白石孤云自在閒,红尘一事不相关。

寺遮翠霭青萝外,人到落花流水间。

欲效锦囊收胜概,惭无玉带镇名山。

白莲喜结当年社,未厌朝来暮便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咏桂花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誇橘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

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丛偏带晚烟苍。

高枝已折郤生手,万斛奇芬贮锦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