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楚宫曲》由明代诗人沈一贯所作,描绘了一幅楚宫的繁华与哀愁交织的画面。诗中以楚山、十二芙蓉、高阳台、渚宫、百花、君王楼阁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奢华的宫廷世界。
首先,“楚山十二芙蓉开,一山独秀高阳台。”这两句以楚山为背景,以“芙蓉”比喻山花之盛,突出其美丽与繁多,而“一山独秀高阳台”则强调了高阳台上景色的独特与高雅,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观的氛围。
接着,“渚宫烂漫百花发,谁向君王梦里来。”渚宫是水边的宫殿,百花盛开,美不胜收,却无人知晓是否有人在梦中前来欣赏,暗含着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感。
“君王楼阁藏青春,一门一户一美人。”这句描述了君王的居所,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每一门、每一户都藏着绝色佳人,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繁复。
“浣沙妖姬失颜色,凌波仙子收光尘。”这里通过“浣沙妖姬”和“凌波仙子”的形象,表现了宫廷中的女性之美,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地位的微妙变化,以及对权力与美的追求。
“安能一一承欢悦,好丑只与监宫说。”这句话表达了宫廷生活中的复杂情感,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只能私下与监宫(即宫中的管理者)分享,体现了权力与舆论的双重压力。
最后,“可怜柘枝细欲断,新裁舞袖郎当阔。”通过柘枝舞的动作细节,展现了舞蹈的优美与哀愁,同时“新裁舞袖”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变迁与新旧交替。
“鱼脂照夜不得明,不论颜色但论声。”这句话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通过“鱼脂”(可能指油灯或蜡烛)的昏暗与声音的清晰对比,强调了声音在宫廷中的重要性,不论外貌如何,声音能够传达情感与信息。
“声声乱入君王耳,总付西风菰叶鸣。”最终,所有的声音都乱入君王的耳朵,但这些声音最终被风吹过,如同菰叶的鸣响,象征着宫廷内外的声音虽多,但真正能影响君王决策的却寥寥无几。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楚宫的繁华与背后的孤独、权力的束缚与自由的渴望,以及宫廷生活的复杂与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