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辞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王侍读离世后,其归乡葬礼的场景与哀荣之景。诗人通过“去日还乡旆,今朝反葬车”两句,巧妙地将生前与死后的情境对比,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哀伤。接着,“露门虚近位,东观束残书”则暗示了王侍读生前在学术和官场上的地位与成就,虚设的职位与束之高阁的书籍,既是对逝者身份的肯定,也蕴含着对其未竟事业的惋惜。
“论议留台阁,哀荣动里闾”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王侍读在官场和社区中的影响力,他的言论与智慧被铭记于官府,而他的去世则引发了广泛的哀悼与荣耀,不仅在官府中引起震动,在邻里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始终稽古力,当代几人如”表达了对王侍读一生致力于古学研究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感叹在当代像他这样深谙古学之人寥寥无几,流露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学问传承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挽辞通过对王侍读生平事迹的回顾与哀悼,既展现了其个人的学术成就与社会影响,也反映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对学问传承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