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隐士

岩头郁郁凌寒柏,柏间时复云封白。

苔苍草碧自年年,绝奇中有参同客。

道通下蹑天根深,山灵啼泣穹崖阴。

春深不问花开落,寂寂空山千万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隐士生活的超脱。

首句“岩头郁郁凌寒柏”,以“郁郁”形容岩石上的松柏生机勃勃,即便在寒冷的季节也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营造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氛围。接着,“柏间时复云封白”描绘了松柏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白色的云雾仿佛给翠绿的松柏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朦胧美。

“苔苍草碧自年年”,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自然之美,青苔覆盖的地面与碧绿的野草相映成趣,四季更迭,但这里的景色却始终如一,展现出大自然的永恒与宁静。最后,“绝奇中有参同客”一句,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暗示着在这样的环境中,或许有隐士或修行者在此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道通下蹑天根深,山灵啼泣穹崖阴”,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山林以生命,山灵似乎在哭泣,为山崖的阴暗而感到哀伤,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最后,“春深不问花开落,寂寂空山千万寻”则以春天为背景,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循环更替,同时隐含着对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即在寂静的山林中,无需关注外界的繁华与变迁,只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士生活状态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诗意美感。

收录诗词(2)

单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聚远楼

井邑银山匝画屏,层檐飞翼入苍冥。

晓穿帘幕扶桑日,夜浸栏杆紫汉星。

春水涨来斜涧白,炉烟抹去半峰青。

无边光景归吟日,莫向樽前辨醉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巾山广轩

凌虚云磴陟崔嵬,轩槛仍从绝顶开。

邑屋万家迷向背,江流三面自萦回。

金山每恨波涛阻,星石曾登培塿来。

为是会稽东部郡,不教更号小蓬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碧照庵(其一)

松盖松幢引步高,跻攀终日自忘劳。

寒泉澄澈新镕镜,华栋峥嵘下冠鳌。

轩到嫩岚浓欲滴,庵依叠嶂势偏豪。

双旌暮迫城闉去,止观回应羡毳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游碧照庵(其二)

平旦前驺出郡闉,松堤石磴自无尘。

寒云明灭天开幕,霜草青红地展茵。

灵刹迥非劳世境,净庵常属悟空人。

更怜万竹千杉色,不问严冬与早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