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

恒河世界浮沤上,漭漭众生久流浪。

老蚕作茧自纠缠,枯木生虫不相放。

止止灵泉风震荡,昭昭惠日云遮障。

却语诸人莫惆怅,烦恼菩提同一相。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鉴赏

这首诗以恒河为题,描绘了宇宙间众生的苦难与轮回,以及对解脱与智慧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恒河世界浮沤上”,开篇即以恒河为背景,将世界比作浮沤,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恒河作为印度著名的河流,在这里象征着永恒与无限,但又置于“浮沤”之上,强调了生命存在的脆弱与虚幻。

“漭漭众生久流浪”,接着描述了广大众生在世间长久地漂泊,寻找着归宿与解脱。这里的“流浪”不仅指物理上的迁徙,更深层地表达了心灵的迷失与寻求。

“老蚕作茧自纠缠,枯木生虫不相放”,通过老蚕自缚与枯木生虫的比喻,揭示了生命中的自我束缚与难以摆脱的困境。老蚕结茧是自然现象,但在这里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象征着个体在追求自我保护时反而陷入了更大的束缚。枯木生虫则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与不息,即使在看似绝望的境地中,生命也能够找到新的生长点。

“止止灵泉风震荡,昭昭惠日云遮障”,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内心的挣扎与外界的干扰。灵泉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之源,但受到风的震荡,暗示了内在的波动与外界的干扰。惠日代表光明与指引,却被云遮挡,意味着在追求真理与智慧的路上,常常遭遇阻碍与困惑。

“却语诸人莫惆怅,烦恼菩提同一相”,最后两句给出了对生活的态度与智慧的启示。诗人劝告人们不要因生活的苦难而感到沮丧,因为烦恼与菩提(觉悟)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这不仅是对人生困境的一种超越,也是对佛教中烦恼与智慧关系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一观点,诗人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最终达到解脱与觉醒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生命、烦恼与智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它不仅反映了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也蕴含了对人类精神追求的启示。

收录诗词(1146)

彭汝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行

莫打桨,打桨惊鸿雁,鸿雁不慕鱼虾贱。

暮宿江湖昼云汉,我不见之其心乱。

莫鸣桹,鸣桹鸿雁飞。

鸿雁不是鸡鹜儿,我不见之心孔悲。

形式: 古风

送君时

思亲一日如三岁,去家十舍如万里。

投明叔也欲别我,枕上闻鸡泪如洗。

丈夫盖棺事则已,君虽白发犹壮齿。

奚惭折腰五斗米,三釜及亲胡不喜。

弧桑蓬矢射四方,男子生来志如此。

形式: 古风

高阳池

驾言之石城,爰至高阳池。

是时春始和,池水生渺瀰。

徒能踌躇顾,不及酩酊归。

令人忆山翁,倒著白接䍦。

形式: 古风

谷隐寺

楼台寄山巅,屹屹与云齐。

登临览昭旷,感慨发悲悽。

西顾隆中庐,北睨汉阴畦。

愿言脱樊笼,超然此幽栖。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