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禹庙壁间所塑山海经图像

淮海维扬古泽国,浮山作镇传非惑。

禹庙恢张嘉靖间,殿陛峥嵘傍山侧。

我家旧住郡之东,偶来瞻拜思神功。

壁间山海设图像,雕泥凿木何搜穷。

其间似兽非兽人非人,有羽有介有鬼神。

首自招摇貌兽族,如禺耳白名狌狌。

此类奇形共五十,满壁诧讶徒缤纷。

次及羽禽始??,二十二种形状殊。

六目六足三首翼,即此可以观其余。

更及旋龟计鳞介,鸟头虺尾吁足怪。

此类分形又三十,在水在山各殊界。

神祇拉杂其中列,鸟兽鳞介无分别。

若者险阻助功成,若者战斗遭锋钺。

惊看异域更奇绝,少见多怪难为说。

或长九寸十丈余,或为兽体或为鱼。

或止半背或数首,胸生洞穴穿其躯。

予齿去角不足据,付翼之说徒为拘。

辗转徘徊两庑庌,依经塑立原非假。

当年洪水横流时,异类纷纭遍天下。

万古生民仰禹功,请看四壁涂丹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叶舟的《观禹庙壁间所塑山海经图像》描绘了淮海地区的扬州禹庙中壁画的壮观景象,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海经》中的神话生物。诗人首先赞叹禹庙的雄伟,然后聚焦于壁画,对其中的五十多种奇异生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如招摇似兽、羽禽各异、旋龟鸟首等,形象奇特且种类繁多。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暗示了大禹治水的神奇力量和这些异象可能象征的神话寓意。

诗中既有对古代神话传说的敬仰,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寓含了对民众依赖英雄的感慨。最后,诗人以洪水神话收束全诗,强调了禹的丰功伟绩以及壁画作为历史记忆的深远意义。整首诗语言流畅,形象鲜明,富有想象力,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2)

叶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山登光明顶

山心高望四无极,回合烟岚恣登陟。

六六峰推一一奇,到此输灵咸效职。

莲花如幕列侍臣,洞中待漏光常黑。

老人天外进朱砂,多自轩辕台畔得。

翔舞青鸾报喜音,歌为上寿丹书勒。

西走狮子东飞龙,吼号夭矫凭封敕。

惟有天都稍与齐,九百仞余通气息。

他如罗列实附庸,北把云门对南直。

我欲长呼绝顶间,摩挲颈项天风拭。

惆怅真仙招不来,容成陈迹浮丘匿。

昂藏磊落丈夫身,何用吞霞饮瀣力。

掉头返照迫苍黄,巑岏倏变金翠色。

朝天万笏晚朝开,此即中天一海国。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泛东氿游张公洞

破曙凌苍烟,片帆东氿指。

蒲苇散凫鹥,蓼蘋跳倏鲤。

五云擅荆南,罨画茶烟起。

行行日卓午,循麓蜀山抵。

瓮牖丁山来,车载捣泥紫。

湖汊取次到,舍舟岩壑里。

孤杖众同行,披莽临山趾。

先从后洞窥,小口磬同拟。

延步几逡巡,冷风洞中起。

鲫背闻滑油,窄不易容跬。

前洞旋复登,敞深一门启。

琪林树蔽亏,层叠石磈礌。

雾气洞底横,一白浑疑水。

瞪睇下层崖,玉柱排银齿。

跫然石燕飞,扑漉翻不已。

石床辨模糊,石灶火熄矣。

石髓滴琤琤,天然乳结蕊。

须臾迫日暮,亟欲回仙履。

尚有后客来,相待同徙倚。

从来神仙窟,往往足至理。

豹变难窥全,管见讵测蠡。

留取待芳春,恣游穷复始。

形式: 古风

庚申七日

今夕何夕是巧夕,爱说人间七月七。

瓜果筵陈事绮罗,飘香婍妮妆楼侧。

对月临风针线多,五色缕穿九孔隙。

天家会合正团圞,那许人间余巧乞。

我愧无书腹曝庭,空负亭午当空日。

千里乡心又隔年,女牛亦笑人离别。

银河昨夜经雨余,鹊路尘清更如涤。

还访君平卖卜人,灵槎重觅支机石。

形式: 古风

焦山

别开生面水为邻,风鼓烟钟泽国春。

海底勒铭犹有石,山中却聘更无人。

浪攻彼岸千层雪,树辟浮图十丈尘。

不共沧桑容易变,请看周鼎至今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