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立规上人

竹向空斋合,无僧在四邻。

去云离坐石,斜月到禅身。

树老风终夜,山寒雪见春。

不知诸祖后,传印是何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翠竹围绕空荡的书斋,四周没有僧人邻居在。
飘动的云离开静坐的石头,斜月洒落照在修行者的身上。
老树整夜被风吹动,山中寒冷的雪预示着春天来临。
我不知在这众位祖师之后,佛法的传承者会是谁。

注释

竹:竹子。
空斋:空寂的书斋。
僧:僧侣。
四邻:周围邻居。
去云:飘走的云。
坐石:静坐的石头。
禅身:修行者的身体。
树老:老树。
风终夜:整夜的风。
山寒:山中的寒冷。
雪见春:雪预示春天。
诸祖:众位祖师。
传印:佛法的传承。
何人: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竹向空斋合,无僧在四邻”两句,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环境氛围,竹子环绕着空旷的禅房,没有喧嚣的人群,只有自然界的声音。紧接着,“去云离坐石,斜月到禅身”进一步描写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仿佛诗人已然融入自然之中,与云、石、月为伴。

“树老风终夜,山寒雪见春”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树木年华已久,经历了无数个风霜;而山中的积雪即便是严冬,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轮回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不知诸祖后,传印是何人”则表现出诗人对于禅宗法统及其传承者的某种迷茫和探寻。这里的“诸祖”,指的是佛教禅宗历代的祖师,而“传印”则象征着禅宗真理的传递。在表达了对往昔禅宗祖师们的尊崇之余,诗人却也流露出一种对于现实中法统传承的不确定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生命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寻内在真理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赠同官苏明府

山中畿内邑,别觉大夫清。

簿领分王事,官资寄野情。

闲斋无狱讼,隐几向泉声。

从此朝天路,门前是去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李将军

吾宗偏好武,汉代将家流。

走马辞中禁,屯军向渭州。

天心待破虏,阵面许封侯。

却得河源水,方应洗国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避暑

当暑忆归林,陶家借柳阴。

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

白日欺玄鬓,沧江负素心。

神仙倘有术,引我出幽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镜湖夜泊有怀

广水遥堤利物功,因思太守惠无穷。

自从版筑兴农隙,长与耕耘致岁丰。

涨接星津流荡漾,宽浮云岫动虚空。

想当战国开时有,范蠡扁舟祗此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