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寒关塞远,水落洲渚阔。
已逐夕阳低,还向黄芦没。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湘江边的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首句“天寒关塞远”点明了季节与地理位置,暗示出一种辽阔而寒冷的自然景象。接着,“水落洲渚阔”则通过水位下降,洲渚显得更为开阔,营造出一种空旷而静谧的氛围。
“已逐夕阳低”一句,诗人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观的变化相结合,夕阳西下,光线逐渐减弱,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柔和而富有诗意。最后,“还向黄芦没”描绘了雁群在黄昏时分飞向远方,消失在一片黄色的芦苇之中,既表现了雁群的迁徙之态,也寓意着生命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通过对夕阳、水落、洲渚、黄芦和雁群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流转、自然和谐的赞美之情。
不详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孤舟三日住,不见有人家。
昏昏竹篱处,却恐是梅花。
江转欲无路,山回忽似围。
客程秋共远,物色晚多疑。
稍稍沙鸥集,匆匆野树稀。
武昌今夜梦,定有故人知。
女儿浦前湖水流,女儿浦前过湖舟。
湖中日日多风浪,湖边人人还白头。
大孤山前女儿湾,大孤山下浪如山。
山前日日风和雨,山下舟船自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