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紫翠空濛庵畔路",开篇即以朦胧的紫色与翠绿的山色烘托出庵边小径的幽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满室松声,错认潺湲注",室内传来阵阵松涛声,误以为是溪水潺潺,足见环境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
"潇洒苹汀清立鹭",白鹭在水边的芦苇荡中优雅地站立,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静美。"溪山真我归休处",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生活的向往,视此地为理想的隐居之所。
"老子平生无妄语",诗人自比为道家的老子,强调自己言语的真实性,表明他对这种生活态度的坚守。"梅竹阴成,肯舍斯亭去",梅花与翠竹交织的阴凉之地,诗人不愿轻易离开这如诗如画的亭子,体现了他对这里的深深眷恋。
最后两句"种秫会须盈百亩,非君谁识渊明趣",诗人表达了对种植高粱(秫)以自给自足生活的理想,以及对知音的理解和期待,暗示了他对陶渊明式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肖韩的赞赏。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