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无酒

彼节忽已易,吾年信难留。

含情及玄夜,逝将秉烛游。

皎皎明月光,照我城南楼。

常时犹足赏,矧乃当素秋。

东邻有美酒,饮之袪百忧。

客来无由得,虚使时运流。

未知明年月,还如此夜不。

既虚行乐志,空叹将谁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中秋无酒》诗,以中秋佳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彼节忽已易,吾年信难留”描绘了时间飞逝、岁月无情的景象,表达了对青春易逝、年华不再的深深忧虑。接着,“含情及玄夜,逝将秉烛游”则展现了诗人试图在夜晚中寻找一丝慰藉,通过点亮蜡烛,继续享受生活的情景,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皎皎明月光,照我城南楼”描绘了一幅月光照耀下的宁静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得以释放的氛围。“常时犹足赏,矧乃当素秋”进一步强调了即使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找到值得欣赏之处,更何况是在素雅的秋天,更添了几分诗意与美感。

“东邻有美酒,饮之袪百忧”表达了诗人渴望通过饮酒来排解心中的烦恼,寻求片刻的解脱与快乐。“客来无由得,虚使时运流”则感叹于朋友相聚的不易,以及时光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与遗憾。

最后,“未知明年月,还如此夜不”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既虚行乐志,空叹将谁尤”则是对过去和未来的反思,既有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可能失去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友谊和快乐的深刻感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游赤松山分韵得弟字

旦发东郭门,晚憩北山址。

乍离城市喧,益羡丘壑美。

舍车陟岖嵚,停策玩清泚。

游目苍崖颠,放情白云里。

攀林感落英,涉涧悲逝水。

冀凭栖遁踪,往遇冥寂士。

忽见山阿人,彷佛君平起。

何当乘素烟,相与嚼丹蕊。

牧羊事已乖,鍊石情徒止。

长揖谢荒祠,永愧尔兄弟。

形式: 古风

别宋潜溪

昨宵郡斋宿,今旦赴行舟。

官程不敢违,可使须臾留。

掩泣别故交,强颜逐前俦。

未尝去乡邑,讵能千里游。

金陵古帝乡,雄跨东南州。

至今列甲第,烨烨居公侯。

冠盖若云拥,车马如川流。

厚禄不虚授,高才将见收。

如何独多念,去去怀百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赠贾思诚

短愿本有涯,长忧自无端。

道心日迥绝,衰病坐连绵。

瑶琴废不理,金镜掩莫看。

谁能蠲兹疾,并用驻吾颜。

澡真藉灵草,测化奇神丹。

神丹法已閟,灵草名尚传。

或求向蓬岛,或采自钟山。

何彼巫咸辈,竟隳伎术间。

楚辞称九折,周礼稽十全。

问名未为悦,染味方自叹。

贾生妙斯理,輶使旌其贤。

莫言相遇易,知音古犹难。

形式: 古风

寄友分韵得枝字

彼山犹有崖,此木犹有枝。

而我怀所思,忧来独无时。

我有泽上兰,春至尚猗猗。

折柔欲有赠,延意及秋期。

秋期日已逝,兰叶日已衰。

人生非草木,勿为寒暑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