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渊明

人生本无事,况我麋鹿姿。

一堕世网中,永与林壑辞。

此行独何事,岂不为寒饥。

弱岁慕古人,颇觉世好卑。

那知齿发迈,终然此心违。

春风到山泽,鱼鸟亦知时。

吾行何日休,流目瞻长岐。

且用陶翁言,一觞聊可挥。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生原本无烦恼,我生来就像麋鹿般自由。
一旦陷入尘世网,便与山林生活告别。
这次出行有何目的?难道不是为了抵御寒冷和饥饿。
年轻时仰慕古人,深感世态炎凉。
谁料岁月催人老,内心却始终违背世俗。
春风拂过山川湖泽,鱼鸟也懂得时节变迁。
我的行程何时能停歇,目光所及尽是歧路。
暂且用陶渊明的话说,一杯酒足以驱散忧愁。

注释

麋鹿姿:比喻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世网:比喻尘世的束缚或纷扰。
林壑:指山林隐居之地。
寒饥:寒冷和饥饿,象征艰难困苦。
弱岁:年轻时。
齿发迈:年岁增长,牙齿头发变白。
此心违:内心与现实的冲突,不愿随世俗而动。
春风:象征生机和希望。
流目:流转的目光,形容四处张望。
陶翁: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其饮酒避世的生活方式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松所作的《效渊明》。朱松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人生本无事,况我麋鹿姿”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暗示自己本性更适合于山林生活。接着,“一堕世网中,永与林壑辞”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无奈和对回归自然的坚定决心。

诗中“此行独何事,岂不为寒饥”揭示了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为了避免饥寒之苦,同时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弱岁慕古人,颇觉世好卑”表明他年轻时就仰慕古代隐士,认为世俗价值观低下。然而,“那知齿发迈,终然此心违”则表达了随着年龄增长,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

“春风到山泽,鱼鸟亦知时”描绘出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暗示诗人希望能像鱼鸟一样顺应自然,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吾行何日休,流目瞻长岐”表达了他对未知未来的迷茫,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无尽期待。最后,诗人引用陶渊明的饮酒观,借“且用陶翁言,一觞聊可挥”来表达自己暂且借酒消愁,享受当下隐逸生活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朱松的个人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世界的疏离,体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士人的内心挣扎与追求。

收录诗词(422)

朱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晓过吴县

舟行有严程,越国常晓发。

双橹兀残梦,起坐窥落月。

人家岸野水,雾雨笼邃闼。

遥怜琐窗人,攲枕听呕轧。

形式: 古风

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之(其一)

丈室掩槐夏,与君同卧痾。

平生莫逆人,裹饭谁见过。跰?起鉴井,万古寂不波。

观心要知是,造物如吾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之(其三)

石梁跨蚝山,永与方壶久。

凭君持一杯,往酹济川手。

遥知相携处,溟渤浸箕斗。

作诗问大钧,犹有斯人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之(其二)

六年别故山,松竹故无恙。

此身已天涯,飘走复何向。

清源老医师,砭偻出投杖。

勿辞一往勤,挹彼上池涨。

形式: 古风 押[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