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钟山寺新建后,禅师奉诏居住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以及禅师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首句“圣朝新建钟山寺”,点明了背景,暗示了庙宇在皇朝的庇护下得以重建。接着,“此日禅翁奉诏居”则引入了主角——禅师,他受命入住新寺,预示着新的精神生活即将开始。
“云汉载瞻仙阙近,山林大启法筵初”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新寺置于仙境般的云汉之中,与仙阙相近,象征着佛法的崇高与神圣。同时,山林的广阔与法筵的开启,既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也寓意着佛法的普及与传播。
“世缘随顺心无著,静地重修趣有馀”揭示了禅师的生活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始终保持着平静与清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描述,也是对佛法精神的深刻体现。
最后,“万籁不生钟鼓寂,一堂松月夜窗虚”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庄严的画面。钟鼓声寂,万籁俱寂,只有松树与明月相伴,夜晚的窗户显得空旷而宁静。这种景象不仅体现了禅师生活的简朴与淡泊,也象征着佛法的深远与内在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禅师在新寺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佛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