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渠田学使同年入朝请假归觐浙中

江海万蕊舒寒芒,苍梧直下烟水长。

冬月阳生雁北向,君独何者翻南行。

三年提学困周走,欲尽岭峤穷炎荒。

是时剽掠遍州邑,探丸赤白纷披猖。

儒官清寒盗所弃,只有图籍辉琳琅。

道傍斜睨去不顾,固知此辈犹寻常,昨者省门鸣巨炮,众鬼白日争跳梁。

城头置军万戟立,密致足断飞鸟翔。

得胜之盔衣短后,贱子已易戎臣装。

儒冠峨峨众惊诧,独以局外趋徬徨。

虎臣竟欲师樊哙,虱官得不讥商鞅。

贼退城完幸不死,天意敢以人力当。

蜀将楚儿好身手,辇致金帛牵牛羊。

试思首祸者谁子,忌医讳疾何由臧。

书生谋事真畏葸,遂使猛士神扬扬。

不然范韩可再得,坐镇已足维苞桑。

早知事急念颇牧,未若安坐谈龚黄。

君之持论与我合,往往坐对增惋伤。

嘉谟入告傥有意,好听翙凤鸣朝阳。

我今征鞭尚迟滞,北望觚棱思玉堂。

感君纡道得觐省,王事有程须速将。

欃枪待扫未安宅,要使民隐通天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孙渠田学使,他请假归乡探亲的情景。诗人通过江海、苍梧、冬月等意象,寓言友人行程的遥远和环境的险恶,如“江海万蕊舒寒芒,苍梧直下烟水长”。接着,诗人感慨友人在动荡时局中的艰难,提学三年间社会动荡不安,“三年提学困周走,欲尽岭峤穷炎荒”,盗贼横行,儒官清贫。

诗中提到省门巨炮声,象征朝廷权威,而友人却以“儒冠”身份置身事外,显得与众不同。诗人以历史人物如樊哙、商鞅为例,表达对友人选择的赞赏,同时也暗含对朝廷政策的批评。最后,诗人希望友人能为国家出力,如同蜀将楚儿般英勇,同时反思导致事态紧张的原因,并自责未能早作决断。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勉励,也有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责任感。结尾处表达了对友人能够尽快回归朝廷任职的期待,以及自己未能及时行动的遗憾。

收录诗词(14)

龙启瑞(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杂感(其一)

江上桃花懒不看,西风犹作早春寒。

因怜鬓影临清镜,肯为莺声倚画阑。

万里旌旗悲远道,十年车马忆长安。

碧波芳草皆颜色,付与诗人感百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春日杂感(其二)

又见高楼燕子飞,江乡离乱旧巢稀。

春风绿野耕牛尽,落日荒原战马归。

烂额枉矜前箸好,徒薪终与夙心违。

百年未了荠盐分,老去吾将觅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日杂感(其三)

北望觚棱晓梦清,风云长护旧神京。

芙蓉露暖栖鸳沼,杨柳春深绕凤城。

一自烽烟惊绝徼,颇闻箫管减歌声。

旧游把酒论诗处,谁写红笺记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江汉泛舟图为叶润臣阁长题

武昌官柳初飞绵,汉南春水高拍天。

鸣钲伐鼓递相和,市楼歌管声喧阗。

夹江城郭半隐见,沈沈万井腾炊烟。

夜来月上波浪息,画艇叶叶如秋莲。

红镫照我过江去,远闻黄鹤一笛来飞仙。

商妇倚船弄弦索,估客买醉抛金钱。

人间风月几曾见,定与吴会争新妍。

壮游十载不到此,远闻一炬焦可怜。

披图令我惨不乐,知子有意归无缘。

忆昨金田起妖鸟,烽火远照湘漓间。

一朝燎原势莫止,坐令鄂渚飞腥涎。

跨江为梁岂天意,艨艟大舸遭絷牵。

丛台歌舞昼寂寂,荆棘屡变桑麻田。

疆场无人貔貅老,毒雾不散龟山颠。

金陵东望亦如此,繁华浩劫真相连。

春风汀洲花欲然,碧波芳草纷葱芊。

眼前好景归不得,卧游凝涕独潸然。

鲰生三宿心拳拳,亦有梓里遭时艰。

何年置身图画里,一棹径刺潇湘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