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翁承赞所作的《寄圭峰寂公》。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感慨。首句“屈指闲思癸丑年”开篇即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怀旧情绪,诗人以屈指计算的方式,回溯到癸丑年,那是一个充满回忆的时刻。
接着,“共师曾听翠微泉”,诗人回忆起与师友一同聆听山间清泉潺潺的场景,那份宁静与和谐仿佛仍历历在目。接下来的“高梧疏冷月才上,古屋荒凉人未眠”,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沉的氛围,月光洒在稀疏的梧桐树上,古屋显得格外荒凉,但诗人并未入眠,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别后青云虽寄迹,乱余白发欲垂肩”两句,诗人表达了离别后的境遇,虽然身处于高位,但内心却充满了忧虑和无奈,岁月的痕迹在他头上留下了白发。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暗含了对社会动荡的反思。
最后,“无端贫病莲峰下,一半乡心属暮蝉”,诗人身处贫病之中,却依然怀念故乡,尤其是傍晚时分,蝉鸣声声,更勾起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