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法薰所作的禅宗偈颂,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认知与觉悟之间的微妙关系。"息虑迷源,明机自昧"表达了当人们停止思考,被迷惑于事物的表面时,洞察真理的智慧就会变得模糊不清。"祖师知有处,诸人不知"暗示了高深的佛法境界,只有少数开悟的祖师才能理解,而一般修行者尚未达到这个层次。"诸人知有处,祖师不会"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境界的难以企及,即使有所领悟,也未必能完全把握。
"知不知,会不会"通过对比和反问,揭示了知识与智慧的差别,知道并不等于真正理解,会也不一定代表彻底领悟。最后四句"国有宪章,三千条罪"运用比喻,暗示佛法如国家的法律,虽然有许多戒律规则,但若不能深入领会,无知犯戒同样会受到"三千条罪"的评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式地阐述了禅修中对真理探索的艰难和对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于修行者自我反省和提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