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拟影答形》由明代诗人郑学醇所作,通过对比“影”与“形”的关系,探讨了人生哲学与道德修养的主题。
首句“有理斯有气,有实必有虚”,开篇即揭示了世间万物存在与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真实与虚幻、本质与表象的对立统一。接着,“造化育群生,畀子七尺躯”描绘了自然赋予生命的过程,形象地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和存在价值。
“子真我乃伪,安能与子俱”则提出了对人性的深刻反思,指出真正的自我与虚假的表象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真诚与虚伪的批判。接下来,“智愚贤不肖,禀赋有万殊”进一步阐述了个体差异性,强调了天赋与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富贵与贫贱,分定安所踰”反映了对社会阶层固化现象的思考,提出命运虽有定数,但个人的努力仍可改变现状的观点。“神仙不可学,名利何足图”表达了对追求超凡脱俗与物质功利的辩证看法,主张超越世俗的追求,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最后,“子其爱玉体,性真以自娱”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自我修养的倡导,鼓励人们珍爱自己的身体,追求内心的真正快乐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影”与“形”的关系,深入探讨了人生的价值、道德与自我修养等问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本质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