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穷边已深夏,气色耿清秋。
鲜旭开山郭,凉烟澹戍楼。
兜铃烽火息,区脱虏尘收。
迨此军中暇,无妨文雅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深处的夏末秋初景象,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军营生活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从容自适。
"穷边已深夏,气色耿清秋"两句,以对比的手法勾勒出季节交替之美。"鲜旭开山郭,凉烟澹戍楼"则通过光线和烟雾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空旷幽静的氛围。
"兜铃烽火息,区脱虏尘收"表明边疆的战乱已经平息,军中恢复了平静。最后两句"迨此军中暇,无妨文雅游"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心境自在,可以尽情地享受文墨之乐。
整首诗语言清丽,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在边塞生活中的另一面,那就是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在战争平息后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宁静。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叠鼓花前急,红旌竹外高。
惊飙分白羽,馀响振乌号。
壮观倾春陌,欢声涌夜涛。
因兹刑礼俗,岂独事游遨。
梁王弃宫馆,时世古今违。
犹有南湖水,春来雁鹜飞。
楼台沈倒影,林薄挂馀晖。
豪侈终何在,行人得暂依。
天心均煦妪,物态异芬芳。
上国花应烂,边城柳未黄。
清明空改火,元已漫浮觞。
仍说秋寒早,年年八月霜。
束带朝尚早,蓬门未脱扃。
短篱潜落月,老树带孤星。
隐几貂裘黑,开编竹简青。
子云非执戟,何以得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