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偶成二首(其二)》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超脱生活的向往。首句“不乐区中偪”直接道出了诗人对于都市生活逼仄压抑的感受,他不愿被世俗困扰。接下来,“言从方外游”表达了诗人选择离开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人嘲安用解,客难曷为酬”两句,诗人面对他人的嘲笑和困难,表现出淡然的态度,认为无需过多解释或应对,这体现了他的超脱和豁达。诗人选择了佛教文化中的象征——“贝叶经三藏”和“莲花酒一瓯”,前者代表佛经智慧,后者象征清净与解脱,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生涯问流水,天地竟虚舟”运用了自然意象,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虚舟,暗示自己的人生如水,任由世间万物流转,而自己则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空灵。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