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秋日偶成(其二)》,作者陈之遴是明末清初的文人。诗中描绘了一幅辽阔边关的景象,以历史典故为背景,展现了军事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交融。
首句“度辽车骑几纵横”,描绘了车骑在辽阔的边疆上驰骋,显示出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气势。接着,“虎帐龙旂上将营”形象地刻画出将军的营地,龙旗飘扬,象征着权威和英勇。
“草木千年含杀气”一句,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了边关的严酷和战争的残酷性。夜晚的“鼓笳终夜作边声”,则增添了边塞特有的凄凉与悲壮气氛。
“猩红岭外要荒尽,鸭绿江边障戍平”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战争的结果,边界的险要之地被征服,防御工事得以平定,展现出军事胜利的场景。
最后,“闻道公孙曾据险,一时海外自威行”提及公孙瓒的历史事迹,他曾经凭借险要地势抵抗敌人,诗人借此表达对古代将领坚韧精神的敬仰,以及对边疆安定的期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关战事为题材,融合了历史与现实,既有壮丽的战争场面,又有深沉的历史感慨,体现了作者对边防稳固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