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十首(其七)

蝉声已纾迟,秋日行晼晚。

长年困道路,驱马方更远。

从事常厌烦,归心自如卷。

旨甘良未丰,安得怀息偃。

形式: 古风

翻译

蝉鸣已经渐弱,秋日临近傍晚。
常年在外奔波,策马前行更遥远。
公务常常令人厌倦,思归之心如画卷般展开。
虽然食物滋味尚可,但怎能停下享受安宁呢?

注释

蝉声:蝉鸣。
已:已经。
纾迟:渐弱。
秋日:秋季。
行晼晚:接近傍晚。
长年:常年。
困:困顿。
道路:旅途。
驱马:策马。
更远:更远。
从事:公务。
常:常常。
厌烦:厌倦。
归心:思归之心。
自如卷:如画卷般展开。
旨甘:滋味好。
良未丰:尚可。
安得:怎能。
怀息偃:停下享受安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放言十首(其七)》。诗中以蝉鸣和秋日的晚景为引子,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与疲惫。"蝉声已纾迟,秋日行晼晚",通过蝉鸣的稀疏和秋日的临近傍晚,传达出时光流逝和旅途的漫长。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日常事务的厌倦和对回家的渴望:"长年困道路,驱马方更远。从事常厌烦,归心自如卷。"他常年在外奔波劳碌,即使骑马前行也感到路途遥远,对于日常琐事已生厌倦,内心深处渴望回归宁静。

然而,现实情况是生活并不宽裕,"旨甘良未丰",意味着物质条件尚不丰富,诗人无法立即实现安居休息的愿望。最后,他以无奈的语气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安得怀息偃",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深深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辛劳与内心世界的矛盾,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素以峭健豪放著称,此诗亦体现了其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笔触。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放言十首(其六)

黄鹄送黄鹄,中道言别离。

送君不惮远,愁见独归时。

罗网翳稻粱,江湖水瀰瀰。

行行不相见,勉哉冥冥飞。

形式: 古风

放言十首(其五)

微云起肤寸,大荫弥九州。

至仁虽爱物,用舍如春秋。

晴空不成雨,远岫行归休。

何疑陶渊明,一去如惊鸥。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放言十首(其四)

兰楫桂为舟,大江可远游。

坚车无良马,出门败吾辀。

一身交万物,用我未易周。

安得柳下惠,穷年与之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放言十首(其三)

轻肥马上郎,枯槁林下士。

声名斲自然,势利焚和气。

智人不骇俗,同朝皆用事。

物外有华胥,时时梦中至。

形式: 古风